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高发的恶性肿瘤,肥胖与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肥胖与前列腺的关系仍然不甚明了,本文的目的是回顾以BMI为指标研究肥胖对于前列腺癌发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70岁.因左拇指电锯伤离断5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左拇指于近节中部完全离断,断面略呈斜形,断指甲床有淤斑.血压24/14.9 kPa,心率80次/分,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室电压,偶发室性早搏.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见拇指桡侧指动脉甚细,无法吻合;尺侧指动脉较粗,但呈结节状改变,管壁明显增厚,管腔闭塞,但远端有一较粗分支相对正常,外径0.5 mm,管壁部份增厚,管腔存在.  相似文献   
33.
Ge动脉下段分叉部损伤的早期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报告了9例Ge动脉下段分叉部损伤的治疗结果,除1例为土枪霰弹伤外,其余均为钝性暴力所致,早期截肢2例,后期截肢1例,截肢率33.3%。存活肢体中1例明显小腿缺血性挛缩,1例轻度小腿缺血性挛缩,4例功能基本正常。Ge动下段分叉部损伤具有血管损伤范围广,远端血严重,常伴有骨、关节及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损伤告示特点。尽早手术,同时重建胫前、胫后动脉血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固定治疗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0~30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全部骨折均获临床愈合.疗效按Rasmussen标准评定,优20例,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81.08%.结论 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选择手术治疗,按Schatzker分类,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主张早活动晚负重.  相似文献   
35.
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指骨钢板螺钉治疗手部骨折53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的技术要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在后腹腔镜下完成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135例,肾盂结石63例(均为肾外型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72例,右侧56例,左侧79例,男90例,女45例,结石2~5cm。结果:手术顺利,结石清除率达100%。术后腹膜后引流量不多,3~5天拔引流管,1周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后腹腔径路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有望取代常规的开放手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具有早期稳定骨折 便于创口处理、降低创口感染率、保持骨折的良好对位、减少关节僵硬、便于伤肢的后期处理等优点。我科自1991年6月开始将国产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assive Plate DCP),用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至1994年12月共治疗29例,其中资料较完整的有23例(24条小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徐煜  黄宗坚 《浙江医学》2004,26(5):338-340,F004
目的了解可降解聚碳酸酯套管套接肌腱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可降解聚碳酸酯材料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共-ε-己内酯)[P(DMTC-CL)]及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共-ε-己内酯-共-丙交酯)[P(DMTC-CL-LA)],分别制成肌腱套管A、B.将24只成年雄性纯种三黄鸡随机分为A、B组:A组Ⅱ、Ⅲ趾以A管修复趾深屈肌腱,B组Ⅱ、Ⅲ趾以B管修复趾深屈肌腱,两组Ⅳ趾以尼龙线修复肌腱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观察术后1周、2周、3周、30 d、45 d、60 d修复肌腱的形态学变化.结果B管术后2周即开始降解,术后3周肌腱初步愈合,但肌腱粘连明显;A管术后60d仍未见明显降解,术后30 d肌腱初步愈合,但愈合质量较差,粘连轻;对照趾术后3周肌腱初步愈合,肌腱粘连明显.结论(1)肌腱在相对密闭的套管内可以最终达到愈合,但愈合的速度及质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2)套管可以有效阻止肌腱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3)套管的通透性及降解速度对肌腱的愈合及粘连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善模式在腹膜透析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腹膜透析病人6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PDCA管理的腹膜透析病人6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病人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2个月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2个月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个人信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改善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病人管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