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穿孔素(PFP)和颗粒酶B(GrB)的表达情况。方法以Wiste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常规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分别于移植术后第3、7、14、21d取角膜植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植片内PFP和GrB的表达。结果角膜移植术后(7.63±0.74)d出现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见,PFP、GrB阳性染色为棕色,表达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的胞浆。当被分泌出后多分布于角膜上皮细胞间隙和细胞膜,正常角膜无表达。角膜移植术后第3d,大部分植片未见PFP和GrB的表达,少数植片见植片植床交界处上皮少量表达,第7d起表达明显,第14d达高峰,第21d稍有下降。PFP与GrB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PFP与GrB在大鼠角膜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中度干眼的41例(41眼)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0.02%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B组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2组患者在用药前、治疗14d后及治疗28d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结果用药28d后,A组和B组干眼患者在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比B组更有助于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改善(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减轻眼表的炎性充血,改善睑板腺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建立对复方汉防己颗粒中来源于半枝莲的有效成分野黄芩苷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野黄芩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图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野黄芩苷在22.4~156.8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9%,RSD=0.32%(n=6)。结论 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汉防己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运用计划行为理论评估研究者对临床试验培训的意向性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报告意向、报告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实施五方面。2015年4~6月邀请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10个专业研究团队成员92人参与问卷调查。量表的平均分反映群体态度,大于81分("说不准"3分×27项=81分)表示态度倾向于积极,小于则倾向于消极。量表各要点的平均得分越高说明研究者所持态度越正性,小于3分的要点可能是影响研究者主动参与培训的制约因素。结果本研究收回有效问卷91份,问卷调查回访率为99%。量表的平均总分为83.18分,表示研究者群体态度中立。影响培训行为实施的因素,即得分低于3分的要素主要有:环境因素(科室及其他研究者对培训的态度2.29分)、培训授课技巧(实践性2.37分、培训方式2.32分)、培训考核(2.43分)以及时间因素(2.37分)。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调查出研究者对报告利益冲突的态度以及影响报告的制约因素,机构通过科学制订培训计划、优化机构内部培训体系、强化研究者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等干预措施,以期提高研究者的主动培训意向,强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5.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状遗传疾病,其致病机制至今不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为研究对象,是目前研究圆锥角膜遗传基础较好的手段。近五年来,针对圆锥角膜的 GWAS 研究发现3个可疑致病基因为 RAB3GAP1、HGF、LOX,并发现与中央角膜厚度相关的可疑突变位点。(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61-166)  相似文献   
56.
MiRNA是一类能在转录后水平对靶mRNA进行降解或翻译抑制的非编码小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与眼组织的发育、眼部疾病的关系成为眼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MiRNA的发现、作用机制,其在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眼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iRNA与眼表、晶状体、葡萄膜、青光眼、视网膜等眼科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对角膜结构与知觉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40眼),分为2组:A组为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1年以上且半年内用药方案未改变患者10例(20眼);B组为初诊未用药患者10例(20眼)。所有患者使用Cochet & Bonnet角膜知觉仪测量角膜知觉,使用激光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及上皮、基质、内皮细胞形态,记录并分析图像。组间采用双眼设计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角膜知觉与上皮下神经、炎症细胞、朗格罕细胞等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与B组比,A组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密度明显较高[(7009±638)个/ mm² vs. (6745±482)个/ mm²;F=5.22,P<0.05],上皮下神经纤维分支明显较少[(17.44±2.56)mm/ mm² vs. (19.54±5.02)mm/ mm²;F=8.22,P<0.05]、神经扭曲度较高[(1.71±0.46) vs. (1.42±0.43);F=7.29,P<0.05],角膜基质细胞激活态分级明显较高[(2.35±0.81) vs. (1.25±0.44);F=59.67,P<0.01],角膜知觉明显较低[(54.25±6.74)mm vs. (59.50±1.54)mm;F=12.08,P<0.01]。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及反光度、朗格罕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量、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角膜知觉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r=0.379,P<0.05),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支数、扭曲度、反光度及炎症细胞、朗格罕细胞浸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可引起角膜深达基质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角膜知觉下降,知觉下降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价.方法 对90例(180只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一组,单用0.05%依美斯汀滴眼液;B组:对照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C组:试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三组每种用药均为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d、4d、7d、14d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6.7%、56.7%与60.0%,第4天分别为20.0%、100.0%与96.7%,第7天分别为53.3%、100.0%与100.0%,第14天分别为73.3%、100.0%与100.0%.治疗第14天治愈率分别为10.0%、73.3%与63.3%.两两比较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与C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B组与C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0.147、0.058、0.0405>0.05).各试验组未见用药后的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论 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快速、有效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其中,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同类进口滴眼液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又经济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9.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是一种完全去除病变的角膜基质组织直至暴露后弹力层,再移植供体角膜组织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未累及后弹力层和内皮的角膜疾病。目前有多种DLKP手术方法,该手术具有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和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本文综述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进展、并发症、优点及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性,60岁.因双眼视物不清9年余,于2010年10月13日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25,左眼为0.1,均无法矫正,角膜混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提示双眼角膜基质层可见瘢痕组织,部分内皮细胞形态无法辨认;内皮细胞密度右眼为1184个/mm2,左眼为406个/m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