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脓毒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B组,A组仅行盲肠探查术,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 mL。各组均于术后3,6,12,24 h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NO和ET-1。结果CLP造模后B组较A组在各时点血清NO和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各时点B组血清NO/ET-1比值均显著低于A组。结论血浆NO和ET-1水平升高是脓毒症大鼠早期出现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74.
川芎嗪对烫伤早期心房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钠素 (ANP)与内皮素 (ET)在循环系统中互相拮抗 ,处于动态平衡 ,属机体的自稳调节。中药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 ,抑制血小板激活 ,清除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和防止再灌注损伤等作用。本研究应用川芎嗪治疗烫伤豚鼠 ,观察对心房肌的保护作用。材 料 与 方 法1.动物模型及实验分组 :健康近交系豚鼠 78只 ,体重2 5 0~ 30 0g。其中 72只造成 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随机分为液体复苏组和液体复苏加川芎嗪治疗组 (治疗组 )。每组设 2、4、8、12、2 4、4 8h 6个时相点 ,每时相点 6只豚鼠 ,另设正常对照组 (6只 )。复苏…  相似文献   
75.
烧伤患者血浆IL-8的变化与延迟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徐庆连  蔡晨 《安徽医学》2002,23(1):10-11
目的探讨烧伤后血浆IL-8水平的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及延迟复苏的关系.方法对24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为30%~92%的烧伤患者,按面积和深度分为四组,分别于伤后18 h,1、2、4、7 d取血,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BSA<50%组血浆IL-8水平在伤后18 h即显著升高(P<0.01),后呈下降趋势,至伤后7 d仍高于正常(P>0.05);TBSA>5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TBSA<50%组(P<0.01或P>0.05);Ⅲ度TBSA>3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Ⅲ度TBSA<30%组(P<0.01或P<0.05).延迟复苏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早期复苏组(P<0.01或P<0.05),而且下降趋势平缓.结论烧伤后和烧伤后延迟复苏均能诱导机体产生大量IL-8.血浆IL-8水平与烧伤面积大小、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延迟复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戚伟伟  徐庆连  徐飞 《安徽医学》2021,42(8):880-882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SD)在儿童躯干及四肢关节处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躯干及四肢关节处有皮肤缺损创面且行植皮手术的患儿41例临床资料,依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创面植皮+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创面传统植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术后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皮片成活率(95%)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换药次数[(2.16±0.45)次]少于对照组[(3.65±0.9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8.80±1.52)天]短于对照组[(10.40±1.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应用于儿童躯干及四肢关节处皮肤缺损可提高皮片存活率,减少术后换药次数,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7.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EI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I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EN)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EIN组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分别取伤前对照及EN组、EIN组伤后1、4、7和10d检测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的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烫伤后EN组和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TNF-α含量和肠黏膜组织TNFamRNA表达均比伤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和TNF-α含量在伤后4、7和10d,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于伤后1、4、7和10d均比EN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与标准EN相比,EIN可明显减轻严重烫伤后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增加肠黏液sIgA浓度、降低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E-选择素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8),B组(脓毒症组,n=32),C组(乌司他丁组,n=32),A组和B组于术后立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 mL,C组皮下注射乌司他丁(100 000 U.kg-1,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A组术后和B组、C组术后3,6,12和24 h四时相点采血检测血清E-选择素,同时行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结果 B组和C组各时相点血清E选择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1),而各时相点C组血清E选择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又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及损伤;在脓毒症早期乌司他丁干预可能对内皮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  蔡晨  徐庆连  戚伟伟 《安徽医学》2010,31(12):1437-1439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8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对照组采用中长链脂肪乳剂,治疗组采用中长链脂肪乳剂加鱼油脂肪乳,均连续使用7 d。分别于伤后及用药后第4 d、第8 d抽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烧伤后血清LPS水平,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对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使用谷氨酰胺(Glu)对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发表于1990~2011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后关于使用Glu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Glu组与对照组在使用Glu前后血浆内Glu浓度、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的变化及差异,并比较住院感染情况、死亡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本篇Meta分析共分析了10篇随机对照研究,9篇英文,1篇中文,有2篇英文为同一作者,研究方向相同,研究对象相同,研究内容有区别,在不同年份发表,两篇文献均选用(统计时,两篇文献的研究样本量不叠加),本次研究一共纳入了685例患者.使用Glu前,血浆内Glu浓度、血浆DAO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L/M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Glu治疗以后,Glu组血浆Glu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V 195.89,95%CI 164.43~228.34,P<0.00001);Glu组血浆DAO浓度低于对照组(IV -0.73,95%CI -1.11~-0.35,P=0.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组血浆内毒素浓度低于对照组(IV -0.08,95%CI -0.10~-0.05,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组尿L/M值低于对照组(IV -0.02,95%CI -0.03~-0.0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组患者院内感染率较对照组低(OR 0.66,95%CI 0.45~0.97,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IV -5.36,95%CI -8.12~-2.60,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组患者死亡情况较对照组死亡情况有所改善(OR 0.87,95%CI 0.58~1.32,P=0.5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予以Glu治疗后,能保持血浆Glu浓度,保护肠道功能,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