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口腔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舌骨下肌皮瓣在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舌骨下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意义和技术要领。方法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15例,其中前口底缺损3例、侧口底缺损2例、半舌缺损7例、下咽缺损3例,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恢复和近期原发灶控制情况;以同期单纯半舌切除病例7例为对照,对比舌骨下肌皮瓣半舌缺损修复和单纯半舌切除术后近期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4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后瘢痕愈合。口底缺损和下咽缺损修复后无吞咽障碍。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术后近期口腔功能优于单纯半舌切除。结论舌骨下肌皮瓣可用于口底缺损、半舌缺损、小范围下咽缺损的修复。半舌缺损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可改善口腔功能。  相似文献   
52.
核素显像-染色法探测舌癌前哨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染色法探测舌癌前哨淋巴结(SLN)和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N0期舌癌患者20例,术前ld于肿瘤周围组织注射^99Tc^m-硫胶体(SC)约18.5MBq,分别于5、10、30、60min及6h时进行显像,识别SLN并进行体表定位;术中于肿瘤周围注入亚甲蓝,据淋巴结蓝染和皮肤定位情况找出SLN,行冰冻病理检查,后常规切除原发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并行病理检查,以观察其对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该组中未见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SLN检出率为100%。结论核素显像.染色法在舌癌SLN探测与颈淋巴结转移预测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舌癌cNO患者哨位淋巴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检测的理想方法,比较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A组)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B组),对临床NO(clinically NO,cNO)舌癌患者各20例进行SN检测,以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随访中淋巴结复发与否为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SN的有效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SN检出率为100%(20/20),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5%(5/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5%(19/20),假阴性1例,阴性预测值均为94%(15/16)。B组SN检出率为95%(19/20),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为84%(16/19),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6%(3/19)。2组SN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SN检测方法中,术中γ探头检测法并不优于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后者简便易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喉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和避免延误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997年收治喉癌53例中有明显误诊史者28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2.8%.误诊主要原因有:(1)早期喉癌病灶隐蔽、症状轻微;(2)部分医务人员对喉癌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3)对有咽喉不适、声嘶或颈部肿块者未常规行喉镜检查.结论:强调提高医务人员对喉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出现喉癌可疑症状和体征者,应及时行喉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应钳取活检.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SD大鼠喉移植的自然免疫排斥过程进行病理学观察,定义移植喉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病理评价标准。【方法】实验采用作者已建立的改良模型进行鼠喉移植。实验组12例,受体和供体均为封闭群Ⅱ级雄性SD大鼠,移植术后第1,3,5,7,14,21天(各2例)解剖移植喉,常规病理观察移植喉的组织结构变化;对照组12例,受体和供体均为F344近交系大鼠,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移植喉表现为周围组织,黏膜固有层水肿;术后第3天时固有层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小涎腺腺泡结构部分破坏,扭曲;呼吸道上皮部分坏死脱落,白细胞浸润.气管腔有浆液渗出;术后第5天小涎腺严重破坏、萎缩,气管上皮呈大部分坏死脱落。肌肉和甲状腺开始坏死、萎缩、炎症细胞浸润;术后第7天则软骨膜开始破坏,软骨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甲状腺、小涎腺、肌肉大量破坏,仅剩少量变性组织残留。术后第14天移植喉正常结构消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结构仅剩部分:术后第21天移植喉完全被疤痕组织替代。对照组术后第1、3、5天变化与实验组相近稍轻,术后第14天、第21天移植喉外周纤维包裹形成,喉结构存在,气管黏膜鳞状化,涎腺、甲状腺、肌肉部分萎缩,甲状软骨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同种异体SD大鼠异位喉移植的免疫排斥过程呈渐进性过程。黏膜上皮、涎腺、甲状腺、肌肉、软骨被机体免疫排斥破坏时间不一,黏膜上皮最早,软骨最迟。喉移植免疫排斥的时序性与免疫排斥程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CF)成功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且皮瓣完全存活病例24例,均为舌侧缘鳞状细胞癌,未累及舌根,其中T2 19例,T3 5例,根据供区不同分为RFF组(n=10)和IHMCF组(n=14);对比两组病例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T-H&N35量表中进食(P =0.005)、语言(P =0.008)、牙齿(P =0.014)、咳嗽(P =0.009)4个领域IHMCF组得分高于RFF组。结论 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RFF良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索头灯放大镜辅助下Focus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术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和技术要点。方法 自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在头灯放大镜辅助下采用Focus超声刀为主要手术切割工具完成甲状腺切除术21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传统手术方法行甲状腺切除术2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参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临床参数相近,有可比性。相对于传统手术组,Focus超声刀组平均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88.2%无需放置引流管,常规手术组均放置引流胶管。两组手术并发症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灯放大镜辅助下Focus超声刀甲状腺切除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不增加并发症率,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58.
1996年5月~1997年6月,作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下称颈清扫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提要目的:探讨喉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和避免延误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4-1997年收治喉癌53例中有明显误诊史者28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2.8%。误诊主要原因有:(1)早期喉癌病灶隐蔽、症状轻微;(2)部分医务人员对喉癌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大鼠喉移植改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近交系F344大白鼠80只。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Strome喉移植模型,实验组保留咽升动脉,供体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颈总动脉和颈前静脉行端端吻合,比较2组术后动静脉通畅率及移植喉存活率。结果对照组的动、静脉通畅率和移植喉存活率分别为30%、15%、30%,实验组为75%、65%、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的大鼠喉移植模型提高了受体鼠和移植喉的存活率,能更好地进行喉移植抗免疫排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