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口腔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SD大鼠喉移植的自然免疫排斥过程进行病理学观察,定义移植喉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病理评价标准。【方法】实验采用作者已建立的改良模型进行鼠喉移植。实验组12例,受体和供体均为封闭群Ⅱ级雄性SD大鼠,移植术后第1,3,5,7,14,21天(各2例)解剖移植喉,常规病理观察移植喉的组织结构变化;对照组12例,受体和供体均为F344近交系大鼠,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移植喉表现为周围组织,黏膜固有层水肿;术后第3天时固有层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小涎腺腺泡结构部分破坏,扭曲;呼吸道上皮部分坏死脱落,白细胞浸润.气管腔有浆液渗出;术后第5天小涎腺严重破坏、萎缩,气管上皮呈大部分坏死脱落。肌肉和甲状腺开始坏死、萎缩、炎症细胞浸润;术后第7天则软骨膜开始破坏,软骨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甲状腺、小涎腺、肌肉大量破坏,仅剩少量变性组织残留。术后第14天移植喉正常结构消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结构仅剩部分:术后第21天移植喉完全被疤痕组织替代。对照组术后第1、3、5天变化与实验组相近稍轻,术后第14天、第21天移植喉外周纤维包裹形成,喉结构存在,气管黏膜鳞状化,涎腺、甲状腺、肌肉部分萎缩,甲状软骨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同种异体SD大鼠异位喉移植的免疫排斥过程呈渐进性过程。黏膜上皮、涎腺、甲状腺、肌肉、软骨被机体免疫排斥破坏时间不一,黏膜上皮最早,软骨最迟。喉移植免疫排斥的时序性与免疫排斥程度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22.
桡侧前臂皮瓣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侧前臂皮瓣(RFAFF)的制备技巧,提高其修复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对供区的功能影响。方法:完成35例RFAFF的制作;观察前臂皮瓣的存活率及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失败原因,总结前臂皮瓣制备过程的技术要领。结果:本组均保守治疗,33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静脉血管危象(1例部分表皮脱落,1例表皮坏死)。结论:掌握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合理的皮瓣设计是切取前臂皮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3.
头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首诊多为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差,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故而亟待研发一种能够动态监测肿瘤进展的工具。液体活检作为一种肿瘤检测手段,以其非侵入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关注。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液体活检标志物。随着检测方法的进步,该技术与多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旨在介绍这两种标志物的相关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TT)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 0 0 9年1 2月在手术放大镜下行TT的1 7 2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可能影响TT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术中甲状旁腺显露率96.5%,喉返神经显露率98.3%。初治患者旁腺显露率高于再次手术者(98.7%vs.77.7%)(P<0.05);术后平均血钙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2.057±0.016)mmol/L vs.(2.347±0.009)mmol/L](P<0.01);全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6.9%(29/172),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2%(2/172),再次手术者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初治者(11.1%vs.0)(P<0.01)。术后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0.6%)。结论使用手术放大镜,在精细解剖的基础上行TT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甲状腺全切除术(TT)与甲状腺近/次全切除术(S/NT)术中甲状旁腺显露、术后病理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优劣性。方法采用显微视野下精细化解剖技术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甲状腺双侧多发结节随机行TT和S/NT,观察其术中甲状旁腺显露、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术前诊断良性227例,术后病理诊断灶性癌变28例(12.3%);术中甲状旁腺显露率:TT组96.5%,S/NT组60.4%,P〈0.05;术后平均血钙浓度:TT组(2.057±0.016)mmol/L,S/NT组(2.215±0.019)mmol/L,P〈0.05;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TT组16.9%,S/NT组5.7%,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如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麻痹等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组中二次手术组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1.1%,初治手术组0.0%,P〈0.05。结论在显微视野下精细化解剖的基础上,TT是甲状腺双侧多发结节初治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核受体共激活因子( AIB1)蛋白在甲状腺瘤、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AIB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AIB1在97例甲状腺癌、3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与16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AIB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组织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结果 AIB1表达的阳性率在甲状腺癌(81/97,83.51%)、甲状腺瘤组织(20/32,62.50%)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2/16,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10和x2= 10.741,均P <0.001),其中以甲状腺癌表达最高,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AIB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7,P<0.012).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0,P=0.512),但与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x2= 7.222,P<0.027).结论 AIB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在同种异体鼠喉移植中的抗免疫排斥效应,探索同种异体鼠喉移植的抗免疫排斥方案.[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改良模型进行鼠喉移植,以Wistar大白鼠为供体鼠,SD大白鼠为受体鼠,按照术后CsA用量分为0 mg/kg·d(对照组)、5 mg/kg·d(A组)、7.5 mg/kg·d(B组)、10 mg/kg·d(C组)、15 mg/kg·d(D组)、CsA5 mg/kg·d+甲强龙5 mg/kg(E组)共6组,每组10对;术后21 d解剖受体鼠,观察移植喉的大体形态变化和镜下结构:比较各剂量组可评价移植喉的免疫分级均数.[结果]每组受体鼠最终存活10只,A、B、c、D、E组和对照组的可评价移植喉数分别为3、6、4、2、6、2个,移植喉梗死和严重感染数分别为3、2、2、3、1、2个和1、2、3、5、2、2个.可评价移植喉平均免疫排斥分级分别为3.67、2.5、3.20、3.00、2.29、3.67.[结论]CsA可以对同种异体鼠喉移植产生免疫抑制,降低移植喉的免疫排斥分级;单用CsA的最佳剂量为7.5 mg/kg·d;联合使用甲强龙5.0 mg/kg·d可降低CsA使用剂量至5.0 mg/kg·d而不增加移植喉的免疫排斥分级和继发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同侧预防性颈清扫(Ⅱ~Ⅵ区或Ⅱ~Ⅳ区联合Ⅵ区)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颈清扫淋巴结标本按颈部分区收集并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结果 73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 %(12/73),其中Ⅱa、Ⅱb、Ⅲ、Ⅳ、Va、Vb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6 %、0、13.6 %、9.6 %、0、4.8 %和42.4 %,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转移以Ⅱa、Ⅲ、Ⅳ区为主,预防性清扫应重点清扫上述三个分区;术中冷冻Ⅵ区阴性时,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无需常规行侧颈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29.
透射电镜用于供体喉保存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供体喉的保存,探讨鼠喉保存的评价方法及保存时间。方法:采用Wister大白鼠,切取供体喉后用UW氏液进行灌洗,并低温保存至不同时段,分别通过病理光学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病理光镜检查在移植喉保存60 h后,才能发现大鼠喉组织的缺血性改变,透射电镜可以在鼠喉保存24 h后发现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28 h后供体喉大部分组织出现细胞核固缩和凋亡。结论:透射电镜能及早地反映喉体组织缺血和坏死情况,优于病理光镜检查,UW氏液保存移植喉可达26 h。  相似文献   
30.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手术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颈部晚期肿瘤切除术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口颊癌15例,口底癌2例,喉癌2例,喉咽癌1例,上颌窦癌2例,头面及颈部皮肤癌4例。结果 25例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生长良好,1例修复口底缺损因术后发生血循环危象,经抢救无效坏死。术后随访5个月~15年,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适用于修复头颈部大块皮肤软组织缺损及修复口底、口颊部洞穿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