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下称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下称院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2005年院感情况,分析肝硬化患者院感部位、院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院感率为3.21%,其中肝硬化患者院感率为9.68%,显著高于其他传染病患者院感率(2.46%,P<0.01);63例肝硬化患者院感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34.92%),其次为腹腔感染(20.64%),肠道感染排第3位(19.05%);肝硬化院感患者疗效显著低于非院感患者(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院感发生率高于其他传染病患者,院感显著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改良胃肠减压器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护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对于改善患者的腹胀及外科手术后的减压和引流,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中一般进行胃肠减压时,常使用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外接患者的胃管,压缩减压器内的空气后即可达到减压的目的,但对新生儿来说,由于其容量大,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早产儿、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患儿47例给予小剂量的红霉素5~8mg/(kg·d)分3次口服,观察残留奶量、呕吐、腹胀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72.3%。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胃内残留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耐受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老年急性甲肝及甲、乙型肝炎合并、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近期转归及夹杂症等,与成年人进行临床配对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瘀胆现象比成年组高.血清胆红质消退时间延长,血清白蛋白降低较明显,且夹杂症多。  相似文献   
55.
目的哨点监测2012-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基因型情况,为轮状病毒(RV)疫苗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5岁以下感染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腹泻和非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03份,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对阳性样本提取RV核酸,应用多重RT-PCR进行G型(VP7)和P型(VP4)基因分型。结果监测期间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33.5%(68/203),95.6%的RV阳性患儿≤24月龄,是RV感染的主要对象。对68份RV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感染儿科婴幼儿在2012年G型以G9(38.1%)为主要流行株,其次是G3(19.0%)、G2(14.3%)和G1(9.5%),混合感染达19.0%,1例未能分型;P型以P[8](71.4%)为主,其次是P[4](14.3%),混合感染占9.5%,1例未能分型;在2013年G型以G3(34.4%)为主,其次是G9(21.9%),G1和G2各占3.1%,混合感染型达31.3%,未能分型2例;P型同样以P[8](78.1%)为主,P[4]和P[6]各占3.1%,混合感染占15.6%。新生儿科新生儿以G9为主导(83.3%,10/12),1例为混合感染,1例未能分型;婴儿3例,2例G9,1例为G9+G3混合感染。新生儿P型以P[6]型为主(9/12),另有P[8]型2例,1例混合感染P[6+8];3例婴儿均为P[6+8]型混合感染。G/P组合基因型,感染儿科婴幼儿2012年主要以G9P[8]为主,其次为G3P[8],而2013年变为以G3P[8]为主,其次为G9P[8];新生儿科新生儿主要流行G9P[6],婴儿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RV仍然是本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12-2013年婴幼儿RV G9P[8]型和G3P[8]型交替占主导流行。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型为主要优势株。婴儿与新生儿间RV毒株的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6.
黄军  彭怡  唐荣 《西南军医》2014,(6):635-636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与单纯使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从而为体外冲击波在临床更广泛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的24例患者加入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频率为65次/min,强度为0.18~0.25 mJ/mm^2,每次治疗冲击1000次,每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关节松动术每天治疗一次,每次30min。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ADL和ROM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关节松动术。  相似文献   
57.
郭熙英  彭怡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35-123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呼吸支持疗法治疗休克型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疗效。方法对22例暴发性流脑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容、纠酸、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其中9例休克型暴发性流脑早期应用呼吸支持疗法。结果9例休克型暴发性流脑,经早期应用呼吸支持,其中6例均救治成功。2例入院3小时病情急速恶化DIC、脑疝即死亡,一例颅内出血家长放弃后死亡。结论休克、呼吸功能障碍是儿童暴发性流脑常见的问题,早期应用呼吸支持疗法治疗流脑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来宾市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于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TIMI帧数、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TIMI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研究组患者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CI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CI后给予替罗非班相比,PCI前给予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心肌微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9.
郭熙英  彭怡  李春英 《海南医学》2007,18(11):121-12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氧疗的关系.方法 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2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筛查20例早产儿,发现ROP3例,发生率为15%.结论 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时,盐酸氨溴索对美罗培南在小鼠肺组织分布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9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实验用药均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9 mg·kg-1、45 mg·kg-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随后3组实验动物均给予等量注射用美罗培南(7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摘眼球放血,并取肺组织制备为组织匀浆样品。采用LC-MS/MS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样品中美罗培南的浓度,DAS 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3组间的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tmax、CL、V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合用后,对小鼠肺组织中美罗培南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