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ZJU指数与维吾尔族NAFLD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对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51团维吾尔族聚集区为调查现场,研究对象为在当地居住且年龄>18岁的维吾尔族居民。分别在2019、2020和2021年进行随访,2021年6月—8月完成结局调查;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10 597名。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根据ZJU指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NAFLD事件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ZJU指数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ZJU指数对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4.9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研究人群NAFLD发病率为9.4%(992/10 597)。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ZJU指数的升高,NAFLD发生风险HR(95%CI)值分别为2.55(1.60~4.06)、7.32(4.78~11.20)、21.74(14.32~33.00),呈明显上升趋势(P趋势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高、中、低3种不同剂量青蒿琥酯体内抗包虫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疾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天分别给与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3种剂量的青蒿琥酯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3月后,观察小鼠体内包虫囊肿的外观发育情况、囊湿重、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中剂量组小鼠总囊重明显少于其他各组。中等剂量组抑囊率高于其他各组。病理及电镜发现3种剂量下包虫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中等剂量组囊肿中到重度破坏,角皮层纹理模糊,生发层细胞减少,甚至断裂,细胞核及线粒体溶解或退变。结论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中等剂量的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疾病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新型肝穿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m)小鼠模型。方法 将120只12w龄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接种、开腹肝穿刺接种和经皮肝穿刺接种3组,每组40只。2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后,分别对3组小鼠进行肝脏注射E.m组织混悬液,制备模拟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结果 3组小鼠的存活率依次为85%、75%、80%(P>0.05),肝脏E.m感染率依次为70.6%、70.0%、62.5%(P>0.05),胸腔误穿率依次为0%、0%、25%(P<0.01)。结论 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接种可成功制备模拟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既简化了开腹接种的操作,又减少了经皮肝穿刺误穿胸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胆汁对细粒棘球蚴囊肿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腹腔接种经胆汁处理20分钟后的原头蚴,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处理的原头蚴,3月后按囊湿重、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囊湿重分别为11.94±6.56mg,23.06±3.02mg,差异有显著性(P〈0.01);囊肿病理损害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胆汁短时间内不能直接杀灭包虫原头蚴,但是可以抑制包虫的囊肿生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共45个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的疗效.结果 39个包虫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摘除术,6个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肝内、外囊肿周围大血管均保存完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和内囊摘除+外囊大部分摘除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领域,导管法造影检查一直被公认为是金标准,但它属于有创检查,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检查费用高,且有一定的禁忌证及危险性。近年来,随着亚秒级64排螺旋CT和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多排螺旋CT muh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己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有关MSCT诊断冠心病的文献,现对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肝包虫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彭心宇 《农垦医学》2007,29(2):138-141
肝包虫病亦称肝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人体肝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我国肝包虫病由于致病源不同分为两类,占大多数的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肝包虫囊肿),少数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肝泡状棘球蚴病(滤泡型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109.
为满足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肝包虫病研究的工作需要,加强对肝包虫病病人资料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采用EpiData3.0开发了肝包虫病病人资料数据库的录入及管理系统,从而使肝包虫病病人数据管理更加规范,对信息的查询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该数据库可将资料直接转换为Text 、dBaseⅢ、Excel、SPSS、SAS、Stata等文件,对临床资料管理及科研工作者来说数据统计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10.
1 病历摘要 女,37岁.以"间歇性右上腹胀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两年前患者确诊为"肝包虫病",在外院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网膜成形术".近一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胀痛,呈间歇性发作,遂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