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术前后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无脑损伤组(n=31)和脑损伤组(n=22),脑损伤组接受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电解质、血清胆红素水平、aEEG评分、连续性、SWC和SA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aEEG评分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脑损伤组换血前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换血后与换血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回降到无脑损伤组水平(P>0.05);脑损伤组换血前患儿aEEG评分、连续性、SWC和SA的赋值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换血后aEEG评分、连续性、SWC和SA的赋值较换血前显著增加(P<0.05);总胆红素水平与aEEG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1),间接胆红素水平与a EEG评分也呈显著负相关(r=-0.627,P<0.01)。结论 aEEG评分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早期检测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某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药敏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统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2007~2009年住院患儿5种检出菌对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其他地区比较.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敏感率均低于2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甲基异恶唑、氯霉素敏感率介于20%~95%之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大于96%,嗜麦芽窄嗜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率高于85%,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四环素、庆大霉素敏感率介于60%~90%之间;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万古霉素敏感率大于85%,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敏感率介于40%~75%之间.结论 要加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1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其中非危重组31例,危重组20例)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25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的IgA、IgG、IgM、C3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非危重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清IgA、IgG、C3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急性期血清IgA、IgG、C3水平低于非危重组急性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血清IgA、IgG、C3水平上升,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恢复期血清IgA、IgG、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及对照组血清IgM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性有关,危重患儿表现为急性期血清IgA、IgG、C3水平降低,恢复期恢复正常,提示危重甲型H1N1患儿体液免疫抑制是暂时的、可逆的.  相似文献   
44.
某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抗菌药使用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杰  刘巧突  彭华保  熊劲芝 《中国药师》2009,12(8):1117-1119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住院患几抗菌药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统计该院4个科室对23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结果并与其他地区结果作比较;用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抗菌药的消耗,结合药敏结果分析抗菌药使用现状。结果:院内分离菌对头孢曲松敏感率较其他地区低,对青霉素敏感率高,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相当。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青霉素的DDDs分别居第1—4位。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红霉素使用合理;头孢曲松、青霉素使用不合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nBiPAP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分析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缓解率、治疗失败后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8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5.0%比32.5%),治疗失败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12.5%比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4度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且效果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46.
探讨脐动脉血有核红细胞(nucleatedredbloodcell,NRBC)与新生儿围产窒息的关系.选择产科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1月1日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围产窒息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出生后予以Apgar评分,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NRBC计数.窒息组NRBC为(10.70±2.61)/100WBC,高于正常组(2.67±0.35)/100WBC(=6.41,P<0.001).脐动脉血NRBC与pH值,1分钟Apgar评分,BE值之间存在负性相关(r=-0.802,P<0.05;r=-0.639,P<0.05;r=-0.566,P<0.05).脐动脉血NRBC与围产窒息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围产期缺氧缺血程度评价的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Tei指数评价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儿右心室功能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缺氧性新生儿为观察组,根据生后第1天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HPH组与非HPH组.HPH组依据其生后第7天的肺动脉压力(PASP)是否恢复正常分为HPH恢复组和HPH未恢复组.选择同期入院无缺氧病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生后第1天、HPH组于生后第7天测定PASP、右室Tei指数、右室射血分数(RVEF)、E/A比值;所有对象于超声检查后1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有缺氧史的新生儿7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46例,其中轻度HPH组20例,中度HPH组18例,重度HPH组8例,非HPH组26例;共纳入对照组22例.生后第1天各组RVEF、E/A比值比较,中度及重度HPH组均低于对照组、非HPH组及轻度HPH组,重度HPH组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天各组Tei指数及血浆NT-proBNP比较,HPH组和非HPH组均高于对照组,中度及重度HPH组高于非HPH组和轻度HPH组,重度HPH组高于中度H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7天HPH恢复组RVEF、E/A比值高于第1天,Tei指数及血浆NT-proBNP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未恢复组Tei指数及血浆NT-proBNP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EF、E/A比值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天Tei指数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826,P<0.001),并且二者均与PASP正相关(r分别为0.555,0.504,P<0.001).结论 新生儿HPH患儿存在右心功能障碍,其血浆NT-proBNP水平、右室Tei指数与PASP高低密切相关,有助于右心功能障碍的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状态变化,以及营养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胎龄30~35周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 h内及生后2周清晨8~9时采集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β-I型胶原羧基末端端肽(β-CTx)、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分析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早期营养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0例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清β-CTx、OC、PIN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生后24 h内血清β-CTx与胎龄成负相关(r=-0.603,P<0.05),OC与胎龄成正相关(r=0.581,P<0.05),PINP水平与胎龄无相关(r=0.134,P>0.05)。生后2周血清β-CTX、OC、PINP水平均较生后24 h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周与生后24 h内的差值Δβ-CTx与ΔOC成正相关(r=0.600,P<0.05),Δβ-CTx与ΔPINP无相关(r=0.045,P>0.05),ΔOC与ΔPINP无相关(r=0.110,P>0.05)。生后2周ΔOC与日均热卡、日均蛋白热卡比成正相关,与热卡累计缺失量成负相关(P<0.05),与日均奶量热卡、日均蛋白量、蛋白累计缺失量无相关(P>0.05);Δβ-CTx、ΔPINP与相关营养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清OC与胎龄成正相关,β-CTx与胎龄成负相关;生后2周骨代谢处于活跃状态,血清β-CTx、OC、PINP水平显著升高。早期提供合理热卡和适宜的蛋白热卡比对骨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先天性症状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脑脊液(CSF) CMV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否阳性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抽取36例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患儿CSF,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CMV DNA,应用头颅B超(cUS)和核磁共振(MRI)技术观察患儿脑损伤情况,分析患儿脑损伤与CSF CMV DNA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儿中CSF CMV DNA阳性15例(41.7%),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损伤11例(30.6%),CSF CMV DNA阳性组脑损伤6例,阴性组脑损伤5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F CMV DNA与脑损伤无相关性(P =0.465,OR=1.681).结论: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患儿CSF CMV DNA是否阳性与脑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几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NICU9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菌、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主要病原茵为革兰氏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亦较高,对万古霉素感性好,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茵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头孢类耐药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对喹喏酮类敏感性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是NICU社区获得性感染败血症与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