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血标本的采集是临床上常见的技术操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按常规程序操作,股静脉采血一般较安全,但新生儿由于凝血机制差,可能发生穿刺后出血。现将笔者所遇1例穿刺后巨大血肿报告如下: 患儿,男,2天,因发热、气促、阵发性青紫1天,于1990年8月26日下午入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住院期间因发现该患儿黄疸加深,反应差,考虑新生儿败血症。故进行血培养及黄疸定性检查。按常规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当触到股动脉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GDF-15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经、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血清GDF-15的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64,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57,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42,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因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外周血GDF-15的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其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GDF-15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3.
注射用水稀释氨力农静注治疗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采用少量注射用水稀释氨力农静滴和静注,治疗了16例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后心衰仍不能改善者,疗效满意,未见不良反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心功能测定证明,该药可改善心衰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用药后收缩压上升、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心率减慢或不变。  相似文献   
3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低K~ 低Mg~(2 )倾向是加重心力衰竭、诱发致命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晚近已受到临床重视.转换酶抑制剂(ACEI)、保K~ 利尿剂和补K~ 补Mg~(2 )是预防和纠正低K~ 低Mg~(2 )的三项有效措施,但以往认为其中任何两种不得联用,因易致高K~ 血症.我们联用卡托普利和氨苯喋啶治疗CHF,初始多数患者还加用含Mg~(2 )极化液.在观察疗效的同时,定期测定血浆和红细胞内K~ 、Mg~(2 ),复查ECG,了解药物对细胞内外K~ 、Mg~(2 )的影响,以确定用药的安全性.一、对象和方法1993年5~9月的35例CHF住院患者,男15、女20例,年龄25~76(平均54±15)岁.其中以二尖瓣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的风心病15例、冠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按照NY-HA标准,心功能为Ⅱ、Ⅲ、Ⅳ级者分别有 7、18和 10例.心衰持续时间1~140(平均27±33)个月.除2例尿素氮(BUN)略高于正常外.其余患者肾功能正常.所  相似文献   
35.
<正> 较新型的钙拮抗剂硫氮(?)酮(Dil)在转复房颤(扑)中的作用尚少报道。现将3例房颤(扑)应用Dil转复成功的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39岁,系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因阵发性房扑2年,复发3月余入院。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55mm。从房扑复发始,已用地高辛0.25mg/日,但入院时心室率仍快达120~+次/分。入院后加用Dil30mg,每日3次。1日内心室率减慢为80~+次/分,2日后转为窦性心律。例2:女,52岁,系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20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162例AMI患者进行分析,于入院即刻查血常规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于入院2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单核细胞水平分为增高组和正常组,并记录溶栓开通情况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评价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增高组CK、CK-MB峰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为42.1%,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1%,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1.1%,病死率为13.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溶栓后临床指标再通患者增高组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单核细胞增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判断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项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GDF-15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经、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8,P<0.05);血清GDF-15的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64,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57,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42,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因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外周血GDF-15的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其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GDF-15水平可作为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8.
自主神经平衡失调与高血压病关系得以肯定 ,且可以增加心脏性死亡事件[1] 。高血压病人通过降压治疗 ,可以减少靶器官损害 ,若同时可以很好地调整自主神经失调则有利于改善预后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 ] 。不同的降压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 ,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可能会不同。本研究选择苯那普利 (benzepril)和氨氯地平 (amlodipine) ,比较其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的同时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符合 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SBP)≥ 14 0mgHg和 /或舒张压 (DBP)≥ 90mgHg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39.
二联吡啶酮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摘要)李胜建王风芝王友桂朱国斌巩书文赫崇平张雪娥郜玉珍贾晓彬郑红岩目前对二联吡啶酮(Mil、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某些药理作用和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尚有不同看法。我们观察该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  相似文献   
4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水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钠对CHF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6月26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分析,CHF患者依据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血清钠<135 mmol/L组和≥135 mmol/L组,随访6个月,评价血清钠对CHF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6个月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再住院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伴低钠血症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再住院率和较长的住院时间。低钠血症可能成为判断CHF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