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肾小球系膜区IV型胶原的含量与IgA肾病(IgAN)肾小球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标记的链亲和素一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6例IgAN肾小球系膜区IV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应用HPIAS系列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IV型胶原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结果 IgAN的IV型胶原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病理变化的加重,其阳性表达强度及面积也相应增加。结论 肾小球系膜区IV型胶原含量的增加是IgAN肾小球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可间接反映病情活动、病变进展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急性肾损伤( AKI)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肾病,临床表现为首发肾病综合征的成年患者。记录其横断面临床及病理指标,并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进行比较。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AKI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AKI相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共纳入40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13,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9.5 ± 15.1)岁,其中118(29.3%)例发生了AKI。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年龄、性别、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检验表明血清白蛋白对AKI的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显著影响(P=0.0 050),且在调整年龄分组、性别、高血压、尿蛋白定量、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混杂因素后,其交互作用仍显著(P=0.0 263)。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在无肾间质纤维化的人群中,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升高是AKI的独立保护因素(调整后的OR 0.8,95%CI 0.7~ 0.9,P<0.001)。在有肾间质纤维化人群中,血清白蛋白的升高对AKI肾脏的保护作用不显著(调整后的OR 1.0,95%CI 0.9~1.0,P=0.0 278)。 结论高龄、男性、尿蛋白定量多、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高血压是成人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升高对AKI的保护作用受到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鉴别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行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且病史资料完整的66例DN、78例ND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合并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DN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DN及NDRD组不同CKD分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明确其贫血性质及贫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DN组糖尿病罹病时间、肾病罹病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贫血的比例均高于ND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罹病时间长(OR=1.012,95%CI 1.005~1.019)、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4.265,95%CI 1.616~11.255)、血红蛋白水平低(OR= 0.952,95%CI 0.929~0.976)及合并心血管病(OR=2.875,95%CI 1.089~7.593)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CKD1~3期DN组及NDR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差异在CKD 4~5期消失;DN及NDRD组共有60例诊断为贫血,均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0.928,95%CI 0.879~0.980)、血清肌酐升高(OR=1.011,95%CI 1.004~1.019)、病理诊断为DN(OR=6.213,95%CI 2.690~14.347)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血红蛋白与DN显著独立相关,早期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可能为临床鉴别DN与NDRD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megsin是新近发现的蛋白质,特异表达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其表达异常在肾脏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病例】2例男性患儿,双胞胎,10岁,主因分别发现镜下血尿6个月、8个月,于1999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无肾炎病史,家族中另有4人化验有镜下血尿,为患儿父亲、叔叔及两同胞兄弟。查体:2例血压不高,颜面部无水肿,视力、听力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双肾区叩击痛均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起。实验室检查:尿蛋白(一)、隐血(3+)、红细胞满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 0.0018g,胆固醇3.34mmol/L,甘油三酯0.62 m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皆正常;血尿渗透压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正常;X线胸透、心电图、肝脾肾B超及肾图均正常;肾活检报告:肾穿组织见肾小球10个,1个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其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合吸氧法预防丙泊酚无痛纤支镜检查时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鼻导管吸氧(A组)、纤支镜吸痰管三通吸氧(B组)和A+B复合吸氧组(C组),对比分析检查期间SpO2峰谷值、低氧血症比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检查期间SpO2峰谷值以C组最低,C组较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期间低氧血症比率C组最低,较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导管复合纤支镜吸痰管吸氧有助于降低无痛纤支镜检查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比率。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MRL/1pr狼疮小鼠肾脏基因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狼疮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天组饲料喂服中药复方。对照组进食正常鼠饲料。两组均自由饮水。观察小鼠存活率,蛋白尿阳性率及肾脏病理改变。将小鼠肾组织mRNA与点有8192条小鼠基因的芯片进行杂交,RT-PCR法检测肾组织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结果:存活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51.2%;蛋白尿阳性率治疗组为40%,对照组为80%;治疗组肾小球与肾小血管病变较轻,芯片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表达(2倍以上0的基因共279条,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肾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结论:中药复方能改善狼疮小鼠肾脏病变,调节肾组织多个系统的基因表达,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8.
1 病 例患者 ,女性 ,46岁。主因 :白细胞增高 5年余 ,肉眼血尿 1年 ,眼睑、双下肢浮肿 2 0天入院。患者 1993年 4月体检时发现血常规白细胞 (WBC)增高 ,多次化验WBC波动在 30~ 5 0× 10 9/L ,未予治疗。 1997年 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 ,呈洗肉水样 ,无浮肿 ,休息后肉眼血尿消失 ,未进行特殊治疗。 2 0天前发现眼睑、双下肢浮肿 ,乏力、纳差 ,于 1998年 5月 2 8日入院治疗。体检 :T 36℃ ,P 80次 /min ,R 18次 /min ,BP 14/ 8kPa ,轻度贫血貌 ,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触之光滑 ,无压痛 ,心肺阴性 ,腹软 ,肝未…  相似文献   
19.
宁小元  张雪光  徐家云 《军事医学》2016,(12):1013-1016
IgA肾病( 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免疫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区IgA的沉积。研究发现,一些参与IgAN病理损伤的因子在尿液中的表达及变化,可为IgAN的诊断、病情评估或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该文综述了IgAN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衰老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标志物,明确其在肾脏衰老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3月、12月与24月Wistar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细胞表型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增殖标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连蛋白(FN)]在不同月龄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采用真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肾小管间质随增龄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24月龄大鼠肾间质中α-SMA表达明显增多,而在3月龄除血管平滑肌外未见间质中阳性表达.PCNA在12月龄表达最为明显,与3月龄与24月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肾小管间质中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FN随着增龄表达明显增加,24月龄与3月龄及12月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Ⅰ型胶原、FN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3与r=0.78,均P<0.01).结论衰老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细胞表型的转化可能参与了肾脏的衰老结构的改变与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