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近年来,在医院改革过程中,我院始终把护理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护理管理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具体做法如下。1 加强领导共识,促进护理工作发展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工作范围涵盖了人文、心理、社会、伦理等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发展水平,很难适应医改。部分院领导认为护理从属  相似文献   
412.
目的 观察去乙酰化酶-1(SIRT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应激的防护作用.方法 应用50 μmol/L H2O2与ARPE-19细胞孵育24 h诱导RPE产生氧化应激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细胞活性氧水平(ROS), 氧化剂诱导RPE细胞衰老状况,了解氧化应激对RPE的损伤;进一步采用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SV)及抑制剂烟酰胺(NA)分别处理经H2O2干预的RPE细胞,观察SIRT1抗RPE氧化应激效果.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2O2干预RPE后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20),凋亡率及内生RO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3, P=0.040),细胞衰老水平显著升高(P=0.045);②NA可显著提高H2O2的毒性作用,降低RPE细胞增殖率(P=0.049),刺激凋亡(P=0.028),使ROS累积和衰老速度增加;③RSV具有显著的抗H2O2毒性作用;④RT-qPCR分析显示,SIRT1mRNA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氧化应激状况下SIRT1表达下调,表明SIRT1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防护作用.适当提高SIRT1活性也许是延缓AMD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真实疾病感受和体验,为制定针对该群体的干预和支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在该院2022年9—11月住院的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11例,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疾病感受与体验的主题是经受疾病痛苦、应对方式、创伤后成长。结论 青少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存在的负担和需求较多,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414.
目的 研究蒙药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及药动学,筛选出暖宫七味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综合运用UPLC-Triple-TOF-MS/MS、GC-MS技术结合数据库及对照品对比,鉴别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使用UPLC-Q-TRAP-MS/MS研究其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采用UPLC-Q-TOF-MS/MS鉴别出暖宫七味丸中的76个化学成分,采用GC-MS鉴别出35个化合物。经大鼠ig给药后鉴别出19个吸收进入血中的原型成分,其中,沉香四醇、绿原酸、科罗索酸表现出良好的可测性,且具有明显的药动学特征。结论 沉香四醇、绿原酸、科罗索酸在暖宫七味丸的化学物质组-血中移行成分-药动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可测性和可追溯性,可作为暖宫七味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415.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核酸长期未转阴患者核酸转阴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病程>30 d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采集患者治疗策略(中药、胸腺肽、干扰素等),以及人口学资料、伴随疾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等信息,以40 d转阴为因变量,其它变量为调整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多因素下中药治疗对SARS-CoV-2核酸转阴率的影响。结果?未用中药治疗组患者平均转阴时间为49 d,长于用中药组患者平均转阴时间(40 d)(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40 d转阴相关的因素有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ALB/球蛋白(globulin, GLO)比值(ALB/GLO, A/G)、使用胸腺肽、使用干扰素、使用中药(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其它因素后,中药治疗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SARS-CoV-2核酸转阴率(OR=1.725,P=0.000)。结论?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未转阴患者的SARS-CoV-2核酸转阴率。  相似文献   
416.
丁松  张浩  晏明  张玉凤  齐敦益 《西部医学》2023,35(10):1519-1523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5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无痛肠镜的11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B组(38例)、C组(37例)。A组患儿予0.3 mg/kg艾司氯胺酮+2.0 mg/kg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予0.2 μg舒芬太尼+2.0 mg/kg异丙酚静脉麻醉,C组予2.0 mg/kg异丙酚静脉麻醉,并推注与A组艾司氯胺酮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对比3组患儿首剂量麻醉成功率、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疼痛及苏醒期躁动情况以及疼痛应激反应,随访24 h,统计3组患儿随访期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儿首剂量麻醉成功率高于B组、C组(P<0.05),肠镜检查操作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于B组、C组(P<0.05)。3组患儿麻醉5 min后(T1)改良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FLAC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 min(T2)及25 min(T3)后,A组FLACC评分均低于B组、C组(P<0.05);检查结束后10 min(T4)及20 min(T5)时,A组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均低于B组、C组(P<0.05),3组患儿检查结束后30 min(T6)时PAE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给药前(T7)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镜经过肝曲(T8)、肠镜经过脾曲(T9)及检查结束时(T10),A组HR水平高于B组、C组(P<0.05),3组SP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T7时MAP下降比例对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T8、T9及T10时,A组患儿MAP下降比例低于B组、C组(P<0.05)。3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减轻患儿疼痛及应激反应,促进患儿尽早苏醒,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17.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18.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前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87例,男82例,女5例,年龄1~3岁,体重9~18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3)和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S组,n=44)。D组采用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DS组采用右美托咪定2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滴鼻。记录滴鼻后30 min改良警觉/镇静(MOAA/S)量表评分、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面罩接受量表(MAS)评分。记录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镇静起效时间、补救镇静例数、术中芬太尼消耗量、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例数及滴鼻后心动过缓、低血压、喉痉挛、低氧血症、术后躁动和术后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D组比较,DS组滴鼻后30 min MOAA/S评分、PSAS评分和MAS评分均明显降低,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镇静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补救镇痛率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降低(P<0.5)。两组术中芬太尼消耗量、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前镇静,缩短镇静起效时间,提高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19.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水平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急性期IM患儿作为IM组,同期同地点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的血清25(OH)D水平,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水平;并将IM组25(OH)D水平与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指标及血浆EBVDNA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不充足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IM组血清25(OH)D水平与异型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 <0.05)。IM组中维生素D不充足亚组的ALT、AST、谷酰转肽酶(GGT)和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充足亚组,胆碱酯酶(CHE)的水平则相对低(P均<0.05);充足亚组与不充足亚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浆E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组血清25(OH)D水平与ALT、GGT及ADA均呈负相关,与CHE呈正相关(P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