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煤矿爆炸复合烧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组共2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0岁,平均31岁,均为烧伤复合伤。烧伤面积为2%~53%(Ⅱ~Ⅲ)度;烧伤部位以面、颈、手为主,分别为19、12和15例。伤员距爆炸中心50m 左右7名,距400m 左右者13名,所发生的爆炸复合伤有所不同。详见附表。讨论一、烧伤普遍存在,同时伴有复合伤。本组20名伤员均有不同程度烧伤,其发生率100%,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存在。二、烧伤多表现在暴露部位。本组面、颈及手部烧  相似文献   
82.
济阳县15~4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情况。方法 2 0 0 3年11月在山东省济阳县开展了15~4 0岁人群HBV感染标志分布的横断面调查,共采集合格静脉血1994人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结果 15~4 0岁人群HBsAg、抗HBs、抗 HBc和HBV感染率分别为6 5. 2 %、2 4 .77%、30 . 99%和4 3 .6 3%。HBsAg流行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女性别之间HBsAg流行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次调查正值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之际,此调查可为之提供本底资料,并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疫苗扩大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GSTT1基因的遗传多态在湖南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和1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以及204名健康个体的CYP1A1 MspⅠ多态(3801 T—C突变)、GSTM1和GSTT1等基因的多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LL组与ANLL组的CYP1A1基因3801位点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别为74.1%、70.8%,高于对照组(63.3%),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的频率为60.7%,与对照组(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LL组GSTM1-/-基因型频率为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ANLL组及对照组的GSTT1缺失基因型(GSTT1-/-)的频率分别为50.9%、55.0%和49.0%,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和GSTT1-/-联合基因型在ALL、ANLL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3.0%、40.0%和27.5%,其中ANLL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与GSTM1-/-、GSTT1-/-基因型的个体患ANLL的风险增加(OR=1.890,95%CI:1.084~3.295)。结论单一的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或GSTT1-/-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不相关;GSTM1-/-基因型及其与GSTT1-/-基因型、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同时存在时增加患ANLL的风险。提示GSTM1-/-可能是ANLL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对口腔念珠菌准确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9株临床菌株经YBC Test Kit鉴定为7株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1株热带念珠菌,1株光滑念珠菌。分别采用PCR ITS1-ITS2和RAPD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PCR ITS1-ITS2方法将7株白念分为2型,将2株非白念准确鉴定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用RAPD方法将7株白念分为6型,推测另外2株为非白念。结论两种分型方法对白念种内的分型结果不完全一致。PCR ITS1-ITS2分型法能准确地区分非白念。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人群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8- OHdG)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作为职业接触人群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选择济南市某铬盐生产企业114名重铬酸钾作业的健康劳动者作为接触组,以无毒物接触史的当地健康农民30名为对照组,测定2组人群尿液中8-OHdG水平与作业环境铬盐浓度,测定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红细胞与尿液中铬浓度.[结果]尿液中8-OHdG水平接触组为(1 240.494±1 603.918) μg/L,对照组为(468.871±908.460) μg/L(P<0.01);尿液中8-OHdG水平与空气中个体铬盐暴露水平、红细胞中铬浓度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3、0.230、0.39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铬盐劳动者年龄、接触铬盐的年限、空气中铬盐浓度对尿液中8-OHdG水平影响显著.[结论]尿液中8-OHdG水平可以作为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劳动者遗传损伤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可望用于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劳动者生物监测及健康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
预防接种是预防医学领域最成功的范例.在美国,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大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正处于或接近历史最低水平.这得益于一个完善的免疫服务体系,包括基础研究、疫苗研发、疫苗生产、市场准入、免疫策略制定、免疫服务和疫苗伤害补偿系统等.但是该系统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疫苗供应、疫苗成本和安全性、成人免疫、疫苗研发和应对生物恐怖的准备.  相似文献   
87.
88.
Fenretinide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enretinide(4-HPR)是人工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能够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但是其机理尚不很清楚.本研究考察4-HPR对几种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并用U937为对象研究其作用机制.在研究中进行了细胞生长和增殖实验,以膜联蛋白检测细胞凋亡,测定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及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4-HPR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进一步发现4-HPR能够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并且此凋亡可以被维生素C所抑制.此凋亡过程伴有活性氧的升高,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以及酶原型胱冬酶-8(caspase-8),-3的蛋白水平表达下降.结论:4-HPR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的水平,造成线粒体膜损伤,引发由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凋亡,提示4-HPR可能是一种线粒体靶向的药物.  相似文献   
89.
再论痰浊瘀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其学生李振中提出的痰浊不化相当于西医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致使脉络(血管)损伤,形成血管病变.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对不同分期复杂型B型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主动脉重塑及早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确诊并行腔内修复治疗的Stanford B病人60例,按发病分期进行分组,亚急性组23例,慢性组37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主动脉重塑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组和慢性组主动脉重塑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组3年总体累积生存率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手术可改善复杂型Stanford B病人主动脉重塑,亚急性期进行治疗总体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