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30篇
  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Google数据库,并追溯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经Meta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评分(UCAI)(WMD=-0.92,95%CI:-1.17~-0.66,P0.00001);噻唑烷二酮类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缓解人数(OR=12.31,95%CI:1.71~88.74,P=0.0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分级,尤其是0~Ⅰ级(OR=2.71,95%CI:1.55~4.72,P=0.0004)。失效安全数结果显示,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检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的白介素-6(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评价IL-6在老年MS线血栓性疾患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8例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血管造影等检查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和B 组(血栓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B 组(血栓组)血清中IL-6,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中,IL-6与DD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等血栓检测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达水平对辅助诊断血栓性疾患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全身放疗(TBI)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淋巴瘤诊疗中心接受auto-HSCT治疗的7例T-LBL患者的临床特点、造血重建、移植效果、复发及花费情况。结果 7例T-LBL患者,男4例,女3例,发病中位年龄22(15~54)岁,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4例,合并纵隔肿物5例,合并骨髓侵犯3例。诱导治疗后7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健,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1(10~13)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2(11~42)d。中位随访时间33(14~51)个月,1例患者复发死亡,其余6例均无病生存。结论以TBI联合大剂量CTX为预处理的auto-HSCT治疗化疗敏感的T-LBL具有良好的潜力,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双极起搏导线双极模式测量起搏阻抗大于单极模式测量起搏阻抗的原因。方法先前研究中双极测量起搏阻抗始终高于单极测量起搏阻抗,推测这种现象源自电子在双极环路和单极环路有着不同的运动途径。通过对比双极模式和单极模式的等效电路图,显见双极阻抗要高于单极阻抗。结果双极测量起搏阻抗与单极测量起搏阻抗的不同主要在导线阳极环及附近组织的阻抗。结论单双极电极起搏阻抗不同的原因源于电子在双极环路与单极环路运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59岁,因"腹泻20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20年前因手脚麻木、疼痛,在外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予地塞米松治疗后3d,患者出现腹泻,每天7~8次,水样便,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予诺氟沙星、盐酸洛哌丁胺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者2006年发现血肌酐升高,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维持治疗.2011年11月起,患者出现腹泻逐渐加重,由 12 ~ 14 次/d增加至20次/d,在外院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好转,体质量降至45 kg.入院查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3.05 ×1012/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1%;大便常规示脂肪球(+);血细胞沉降率5 mm/h;食物不耐受过敏原测试示鸡蛋轻度敏感,抗核抗体(+),补体C3为0.37 mg/ml,免疫球蛋白示IgM 2.25 g/l,lgG 7.65 g/l,抗甲状腺球蛋白体79.56 IU/ml,TPO抗体67.37 IU/ml,FT 32.51 pmol/l,类风湿因子(+),PANCA(-),CANCA(-),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正常.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空肠黏膜低平改变,十二指肠液中找见霉菌.  相似文献   
37.
隆鼻术中鼻假体置入腔隙的操作是在盲视下完成的,容易引发因腔隙的解剖层次过浅而导致的硅橡胶假体晃动、移位,假体轮廓可视,皮肤色泽异常等现象[1-3].而再次隆鼻具有更高的难度且易引发并发症.为了实现手术操作由盲视到可视的转变,我们将内镜系统引入到再次隆鼻术. 一、临床资料 自2011年11月始,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再次隆鼻术12例,均为女性,年龄20~31岁.原有鼻假体均为硅橡胶,修复术中均采用加强型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吸烟状况、ECOG评分和EGFR-TKI靶向治疗是影响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有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使用EGFR-TKI靶向治疗,并结合体能状况及吸烟史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肿瘤的疾病进展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老年MCI患者572例,分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衰弱(FRAIL Scal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老年抑郁量表30项版(GDS-30)对老年MCI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功能情况、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我国老年人MCI发生率较高,其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和受教育程度有关;老年MCI患者发生继衰弱及衰弱前期的发生率较高,老年MCI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3.64%,轻度衰弱发生率为28.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抑郁负面情绪、睡眠障碍、合并慢性病是老年MCI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而较高的文化程度、经常体育锻炼、益智类游戏及社会支持是老年MCI的衰弱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MCI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在对老年MCI患者的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应注重衰弱的评估,并根据其危险因素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