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系统评价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至2017年10月。纳入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1)钙摄入最高组与最低组脑卒中发病风险相对危险度合并效应量(RR = 0.92,95% CI: 0.8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摄入量与脑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2)亚组分析发现膳食钙摄入最高组与最低组脑卒中发生风险合并效应值(RR = 0.82,95%CI:0.73~0.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高膳食钙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3)在亚洲人群中,高钙摄入与低钙摄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钙摄入时脑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降低(RR = 0.78, 95%CI:0.65~0.94, P<0.01)。结论 钙摄入与脑卒中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亚洲人群或膳食钙摄入亚组中,钙摄入是脑卒中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2.
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士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护士兼具了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研究者和改革者等多重角色.新的专业结构的形成和护士形象的提高,使得医护关系由最初的主导-从属模式逐渐向并列-互补模式转变[1].新的《医师法》和《护士条例》的先后出台,对医生、护士的专业角色和职能划分给予了更明确的司法界定.本综述旨在了解医护合作关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医护合作的有关影响因素,为促进更健康和适宜的医护合作关系,提出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对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脏各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603例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246例,高血压患者109例,糖尿病患者126例,无内分泌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体检者(对照组)122例,计算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总左心室早搏发生率、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早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左心室前壁早搏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血压组右心室心尖部早搏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右心室流出道和总右心室早搏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老年人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及发生率与所患慢性病有关。  相似文献   
64.
<正>卒中在我国产生的疾病经济负担占第2位~([1]),并且逐年上升~([2-3])。此外,发病率高、地区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社区慢性病管理网络不健全、医院延伸服务实施困难等问题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持续的指导,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带残生存~([2])。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当下医疗健康问题复杂性和多元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及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出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TeamSTEPP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6月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准备服务;选取2019年7~10月49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基于加强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改进的出院准备服务。结果改进后两组床边交班感知得分及医护合作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加强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改进的出院准备服务,可改善出院准备服务团队的沟通效率,提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2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吸氧面罩方式给氧,观察组采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PaO2(101.3±5.86)mmHg,PaCO2(35.96±2.55)mmHg,SaO2(93.50±4.58)%,心率(70.6±3.556)次/min,呼吸频率(18.6±1.028)次/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aO2(95.12±5.11)mmHg,PaCO2(40.89±3.36)mmHg,SaO2(89.36±3.77)%,心率(83.12±1.18)次/min和呼吸频率(22.9±0.944)次/min(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比70%,Ⅱ度占比30%,Ⅲ度占比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Ⅰ度占比26.67%,Ⅱ度占比60%,Ⅲ度占比13.33%(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口鼻腔黏膜干燥者舒适度(3.29±1.07)明显优于对照组(5.99±1.23)(P<0.05),咽喉疼痛者舒适度(4.77±0.89)明显优于对照组(7.78±1.12)(P<0.05)。结论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加患者氧气吸入的舒适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7.
合作学习在普外科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在普外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2007年度在普外科护理见习的140名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名,分别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的见习成绩,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的病例书写和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护生,两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将合作学习教学法应用于普外科护理见习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慢性共病病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与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药物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合理服药自我效能量表于2022年1月—2022年4月对267例慢性共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药物自我管理行为与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共病病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66.84±9.3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患病前的职业、患病后的工作情况、每天用药种类以及药师指导情况是影响慢性共病病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病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与合理服药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共病病人药物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医疗保健机构应重视发挥药师职能,从合理服药效能角度出发,结合病人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用药种类的差异制订个体化药物管理培训方案,改善其药物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共情在护生人格特征和死亡态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2年4—5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五人格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237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宜人性[(32.78±4.92)分]、共情[(110.03±16.83)分]分别与积极死亡态度[(57.95±12.35)分]呈正相关(r=0.274, 0.571, 均P<0.01), 神经质[(23.00±4.78)分]与消极死亡态度[(31.81±10.04)分]呈正相关(r=0.199, P<0.01), 共情与消极死亡态度呈负相关(r=-0.226, P<0.01)。共情在神经质和消极死亡态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效应值为16.08%(0.032/0.199);在宜人性和积极死亡态度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本科护生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 人格特征可以直接影响死亡态度, 也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70.
背景 慢性病共病患者比例逐年上升,遵医嘱服药被认为是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措施。目前,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仍有待提高,明确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慢性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目的 对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分类,分析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类别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1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河南省2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选取住院患者267例,采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pecific)、中文版8条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用药知识问卷等对患者进行调查,应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服药依从性类别慢性病共病患者在人口学特征、用药情况、用药知识和服药信念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主观服药依从性不佳组(潜在类别概率为18.0%)、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差组(潜在类别概率为34.4%)和整体服药依从性较优组(潜在类别概率为47.6%);不同服药依从性类别群体受教育程度、患病后工作情况、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收入来源、获药师指导者占比、服药种数、服药频率、服药年限、中文版BMQ-Specific得分、用药知识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主观服药依从性不佳组,获药师指导者、中文版BMQ-Specific得分较高者、用药知识问卷得分较高者更易入整体服药依从性较优组,因病退休、收入来源为子女赡养费者更不易入整体服药依从性较优组(P<0.05);相对于整体服药依从性较差组,已退休者、服药频率为1次/d者、获药师指导者、中文版BMQ-Specific得分较高者、用药知识问卷得分较高者更易入整体服药依从性较优组(P<0.05)。 结论 慢性病共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存在3个潜在类别,因病退休、收入来源为子女赡养费者更有可能出现服药依从性不佳的情况,应多关注其服药依从性情况;低服药频率、获药师指导,以及服药知识、信念水平高可预测慢性病共病患者整体服药依从性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