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实验针灸学实验课中应用,对实验针灸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接受PBL教学模式的学生优秀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在针灸科学问题发掘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验针灸兴趣、科研实验兴趣、综合评价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结论:PBL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自主能力、实验针灸学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人中”穴、双侧“中冲”穴及“风府”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热休克蛋白mRNA(Heat Shock Protein,HSP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通过R卜PcR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以及电针刺激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电针刺激能有效的诱导缺血侧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结论:电针刺激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与其能够诱导HSP70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针刺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 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加入不同类型血清后Ca2+浓度变化情况。血清制备方法是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维拉帕米造模)、针刺组(维拉帕米模型加电针"内关"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血清组和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血清组相比,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治疗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其机制为针刺血清中有某种活性物质可以升高维拉帕米致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BDNF、T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针刺组,缺血组和针刺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选用百会、水沟及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干预,假手术组和缺血组不予干预。连续电针干预2周后,采用旷场实验,对大鼠行为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将大鼠断髓处死,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与缺血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内BDNF及Trk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TrkB表达水平而实现其脑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中医内科治疗的86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记忆力减退、咽痛、淋巴结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新发头痛、睡眠障碍、劳动后身体不适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g A、Ig G、Ig 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针灸学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打造针灸学"校园慕课""金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必将对提高中医院校各专业学生针灸学教学质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针刺对体内药物代谢和药物分布的影响,探讨针刺特定穴位对靶器官药物含量的影响.方法 把雌性A/J系小鼠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2只,并建立模型,采用诱发小鼠肺鳞状细胞癌造模法,分别采用针刺、药物及针药结合法对其进行治疗,对不同时间内,不同组内的小鼠分别进行药物浓度注射,处理后,提取相关脏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织器官(肺脏、肝脏、心脏)的紫杉醇浓度.结论 针刺特定穴位能增加靶器官药物含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理论以及耳穴结合刮痧在中医美容临床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佳的治疗和服务。方法:笔者收集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36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对上述患者选用耳穴刺血、刮痧以及贴压治疗的方去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经过连续治疗3个疗程之后,上述36例患者,2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5%;9例患者好转,约占25%;0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综上所述,针刺耳穴及刮痧在中医美容临床的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但是,目前来说,对于这类因素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今后还需要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总结,从而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确定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方法 依据穴位处皮肤电阻较低的特性,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技术,将导电量较大处确定为经穴点.结果 实验大鼠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P〈0.05).结论 实验大鼠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似的位置和生物物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观察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与肾脏组织蛋白质差异性。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太溪组、非经非穴组和肾脏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麻醉后,冰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取出肾脏皮质、"太溪"穴部位及非经非穴部位1.5mm×1mm×0.5mm结缔组织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实验,根据重复性原则每组样本平行做三块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各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变化。结果:通过对"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结缔组织蛋白比较,发现存在8个完全蛋白差异点;通过对"太溪"穴组织与肾脏皮质蛋白胶图的比较,共发现13对相关蛋白;通过对非经非穴处组织与肾脏皮质之间比较,发现10对相关蛋白。结论:非经非穴与"太溪"穴部位组织的蛋白组成有所不同;非经非穴与肾脏之间也有相关蛋白质,但较"太溪"穴与肾脏的相关蛋白点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