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安络化纤丸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安络化纤丸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补体、血清肝纤维化和B超肝脾指标的影响。[方法] 67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 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安络化纤丸每次6g,早晚各1次,服用3个月。对照组(30例)只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1 个月复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肝胆B超。[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NP)、Ⅳ型胶原(C 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或<0 .01),且HA、PⅢNP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球蛋白明显降低,CD4+T、CD4+T/CD8+T明显升高(P<0. 05)。[结论] 安络化纤丸能较好的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病具有一定抗纤维化作用和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EST是诊治肝胆胰疾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出血是EST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探讨EST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的方法,我们对近5年来EST术中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21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3.
治未病理论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泻、排便性状改变为主症,常伴有精神心理改变的一类功能性疾病,笔者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角度,对IBS的中医治疗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浙江省宁波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性。方法对2016至2018年采集的H.pylori培养菌株进行6种常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性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H.pylori耐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14份胃窦黏膜标本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菌株483株,阳性率78.66%,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耐药率在各年龄组中有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克拉霉素组,字2趋势=8.031,P<0.01;左氧氟沙星组,字2趋势=39.730,P<0.01;甲硝唑组,字2趋势=22.774,P<0.01)。各年龄组H.pylori对不同组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宁波地区各年龄组H.pylori对单一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及不同组合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瓯侬)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治疗价值及EMR操作技术。方法对86例(106处)大肠平坦型病变行EMR,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经EMR切除的86例(106处)标本行全瘤病理检查,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全清除104处,治愈率为98.1%(104/106),其中首次完全切除102例(96.2%),2例残留患者再次行EMR后清除病灶,2例EMR术后病理检查为浸润癌(SM2癌)加行外科肠段切除,病理报告大肠管状腺瘤57处,管状绒毛状腺瘤16处,绒毛状腺瘤6处,锯齿状腺瘤3处,炎性息肉10处,增生性息肉6处,类癌3处,黏膜内癌3处,浸润癌(SM2癌)2处;全组术中出血4例(3.8%),经内镜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1.9%),1例经内镜止血成功,1例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全组无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4。36个月,病变复发2例,1例经再次EMR后病变清除,1例外科手术肠段切除治疗。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行EMR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大部分大肠平坦型病变能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26.
背景消化内镜和外科手术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两种主要有创方式,但比较二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尚缺乏.目的系统评价消化内镜和外科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9-06发表的比较内镜和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和队列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篇为RCT,5篇为队列研究.患者总数366例,其中内镜组167例,手术组1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组和手术组在临床缓解率(OR=1.3,95%CI:0.58-2.92,P=0.52)、复合结局变量——主要并发症或死亡(RR=0.46,95%CI:0.17-1.27,P=0.14)和死亡率(OR=0.78,95%CI:0.37-1.56,P=0.52)上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中,内镜组相比于手术组,新发器官衰竭(OR=0.40,95%CI:0.18-0.90,P=0.03)、肠皮瘘或消化道穿孔(OR=0.46,95%CI:0.23-0.91,P=0.02)、胰瘘(OR=0.09,95%CI:0.03-0.24,P<0.00001)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两组间术后腹腔出血、胰腺内分泌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镜和手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内镜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张学松  张谢  叶桦  宋毓飞 《浙江医学》2018,40(4):325-328,332
目的探讨二氯化钴(Cocl2)诱发急性化学缺氧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影响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高脂饮食+Cocl2缺氧处理组(HFD+Cocl2组),每组10只;喂养8周后收集3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TG、TC、ALT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FGF21的含量;HE染色、三色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Q-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FGF21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FGF2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X-盒-结合蛋白-1(XBP-1)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FD组、HFD+Cocl2组小鼠血清中空腹血糖、TC、ALT、FGF2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肝脏内纤维化程度加重,肝脏组织TIMP-1、FGF21mRNA以及FGF21、p-JNK、XBP-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与HFD组比较,HFD+Cocl2组小鼠血清中TG、ALT、FGF2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肝脏组织TIMP-1、FGF21mRNA以及FGF21、p-JNK、XBP-1蛋白表达均进一步增加。结论Cocl2诱发急性化学缺氧可加重非酒精脂肪肝小鼠的肝脏损伤,上调FGF21的表达;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是缺氧诱导脂类代谢障碍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28.
29.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nasointestinal tubes,NITs)减压在小肠梗阻(small-bowelobstruction,SBO)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肠梗阻导管置入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胃镜下早期(48 h)及延期(≥48 h)经NITs置入术在SBO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01/2018-0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李惠利医院确诊的非绞窄性SBO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早期经NITs置入,对照组采用延期经NITs置入.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名SBO患者,其中治疗组65名.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肠梗阻导管减压能增加单次治疗有效率(P=0.04),同时减少48 h内急诊手术率(P=0.04),但无法减少6 mo内手术率(P=0.4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P=0.91)和手术并发症(P=0.2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经NITs置入能够增加SBO患者的单次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48 h内急诊手术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分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探讨内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17例LST病例,首先行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进行pit pattern分型,对所有LST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顾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15例行ESD,2例行外科手术,均治疗成功,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2年内镜复查无复发。结论术前的pit pattern分型能为治疗方式提供依据;ESD治疗结直肠LST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