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南京中医药大学沈澍农教授带领其团队完成的《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是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研究领域的一部最新力作。该书获得诸多新发现、新创见和新进展。主要有四:其一,首次按其属性和完整度进行了分级并定性探源。其二,发现并完成了5组新的写本残片的缀合,并对其进行重新校注,使得许多残缺文献得以缀合复原,以更完整的状态面向世人。其三,破解了写本中大量疑难字词,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其四,纠正了大量既往敦煌吐鲁番医学文献校录本中因符号标记的疏漏或误识导致的错误,从而在出土写本校录水平上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2.
近年出版的《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以下简称《文献分册》)中列有“沈彤”及其著作《释骨》的条目,所述内容大抵得当,然对其中沈彤的生卒年月及其生平事迹,窃以为犹有可补充可商榷之处,今以自己见到的有限资科,就此二者作一简介。此外,对《释骨》一书也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3.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医方名著《小品方》在北宋时业已亡佚。但经研究发现,明清时期众多本草、医方、针灸及临床各科医籍均曾多少不一地引录过《小品方》的佚文,有的甚至将《小品方》明列为参考引用书目。尽管有的《小品方》佚文转引自《外台秘要》、《新修本草》等书,但仍有为数可观的《小品方》佚文非转引自他书,而是另有所本。据此认为,《小品方》在明清时期尚存于世。  相似文献   
84.
现存《永乐大典》中引录明代以前儿科文献130余种,记载了小儿急慢惊风、小儿慢脾风、小儿慢肝风,小儿衄血、小儿诸丹等30多种儿科病证,载录儿科临证方剂1600余首,特殊儿科疾病治法十余种。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可从中发掘有实用价值的儿科临证方剂与治法。  相似文献   
85.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反映了西汉初期以前的临床医学水平和医药文化状况.其中有不少急症(如犬咬伤、小儿癫痫、破伤风、乌头中毒等)的救治方法.虽然相比现代医学较为原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对疾病有如此认识、创造出颇有疗效的急症救治方法仍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作者审阅中医古籍校注书稿的基础上,归纳论述古医籍序跋的文体特点有"四多":典故多、句式多、生僻字词多、古代文化知识多。并对古医籍序跋中错标误注现象举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7.
《五十二病方》设"干骚(瘙)"专篇,全篇无一字症状描述,却有着详细的治疗记载。本文试通过古代字书、复旦大学对《五十二病方》的最新释读、早期传世古医籍等方面对其病名范围进行考证,认为此即身之极痒、搔无闲暇的一类皮肤病,并对其治疗特色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8.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以现存《永乐大典》中妇科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剂型、单方、类用方药、癥瘕积聚方、有毒药物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存《永乐大典》中所载妇科临证方药的特点及临证运用。认为随着临床妇科疾病的越来越多元化,病情的越来越复杂化,治疗方法也应更宽泛和细化一些,这样对妇科临床的发展才能更加有益。  相似文献   
89.
文章对宋金元前医家不寐辨证的特色进行了探讨。《内经》阐述了不寐是由卫气运行失常所引起的,从而奠定了不寐的病机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和百合病、虚劳病等内伤杂病中的不寐,并创制了著名的酸枣仁汤、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效方。晋唐医家着重从脏腑为神之所舍的功能来认识不寐,以心实热和胆虚寒为不寐主要证型得到了晋唐医家的普遍认同。宋金元医家对不寐证的辨治,从晋唐医家以心胆为中心的学术观念转向以五脏为中心的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90.
梳理柳宝诒对风温、肝病、热霍乱、休息痢、咳嗽、妇科病证及儿科病证的辨治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