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7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柳宝诒作为一名医家,亦非常重视药物的选材、炮制,其制药细致周到,随症制药,师古而不泥于古,通过炮制以缓减药之劣性,增强药力,提高药效,注重两药配伍,引药归经,顾护阴液,透泄伏邪。柳氏能将药理紧密结合于医理之中,其制药经验对后世的中药临床运用起到了指导、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2.
运用"二重证据法",以出土简帛医书的相关文字内容为依据,通过四个案例,破解《黄帝内经》中的四处疑难,澄清后世医学的误解。同时揭示出土简帛医书对传世中医经典整理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医古文知识》是《中医药文化》的前身,创刊于1984年。每当看到32开的小册子《医古文知识》,一幕幕当年的情景便涌现在我眼前。当时《医古文知识》是内部发行,组稿、审稿、校对、排版、发行,什么事都得自己动手。难忘在零陵路530号上海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里,老中青教师和研究生们围着办公桌拼成的长桌,桌上堆放着刚从印刷厂送来的带着油墨香味的《医古文知识》,有的开信封,写订阅者的姓名、地址,有的将一本本《医占文知识》装入小信袋,有的涂浆糊封口……人人都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事,边千边聊,欢声笑语,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74.
本文旨在梳理已公布的出土涉医简帛中的外科、骨伤科史料,按现代中医病证进行分类,通过其病名解析、疾病治疗等方面,尽可能地厘清战国秦汉时期的外科、骨伤科概况,以期对这一时期中医外科作出更为全面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75.
丝路医药研究与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研究息息相关,丝路医药研究的主要材料是出土文献,其次才是传世文献与文物。通过系统梳理百年来敦煌西域出土医学文献的研究,按时间分为:形成期、发展期、繁盛期、鼎盛期和由盛及衰期五个阶段;并结合既往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提出寻找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既有材料需精耕细作;东中段丝路医药文化的深研与开拓;西段丝路医药的传播与海上丝路医药的传播及对丝路医药本身的深入研究五点展望。  相似文献   
76.
除清代官方辑佚之外,明、清至今,辑录或补辑古医书者不下数十家。范以所辑医书为目简介如下。1.《神农本草经》。此书店以后渐俟,但其内容几乎全部被保存在历代本草书中。最早辑复此书的是南宋王炎,辑本名为《本草正经》,3卷,已佚。以后辑佚此书的有以下诸家:门)明代卢复辑本,名(神农本草),3卷。据(证类本草)中白字(阴文)辑录;药物编次一依(本草纲目)。此本为现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收录于丛书(医种子)中。(2)清代过盖起辑本,名(本草经),3卷。今仅存首卷。匕)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名(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77.
三、古医篇辑佚的方法与步骤清代学者辑佚古书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习、分析、总结他们的辑佚经验,可作为古医书辑佚的借鉴。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辑佚古医书成果,将古医书辑佚的方法、步骤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辑佚对象要辑佚古医书,首先要确定被辑者是否为佚书,以免所辑者尚有传本,白费功夫。确定佚书的方法,一是检阅书目,二是访求实物。一般古书,历代公私书目多有著录,若发现前代书目已收,而后代书目未著者,则有可能为佚书。仅据书目本著,尚不能断定某书为佚,还须访求其实物。前人访书范围甚广,南宋·郑樵…  相似文献   
78.
据史料分析研究,指出《贞元广利方》形成异名是由于封建社会避讳所致,“贞”作“正”是避宋仁嫌名而改。并论述古医书中有避讳宇与讳宇回改并见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79.
分析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字存在变异乱象。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书(抄)写者图省力,避繁趋简,久之,渐渐成为被当时医药行业内部默认的异写字,一些又因反复传抄而形成讹别字。发现周家台秦简、武威医简及新近出土的成都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字的变异情况与《五十二病方》如出一辙。而老官山《六十病方》又多一种"×沸×釀"的煎煮法。"■"字的错乱给简帛医方煎煮法的阅读与理解造成障碍。简帛医书中的"×沸煮""煮(煎)×沸""×沸×釀"的药物煎煮法,是一种"煮沸——(冷却)止沸——再煮沸(或同时杂和它药再煮沸)——再(冷却)止沸……"的多次反复煎煮法,多用于膏剂、傅(敷)剂及药物较多的医方,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柳宝诒,清末时期江阴地区著名医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享誉江浙。柳氏著作颇丰,书中含有其多年的独特临床治验及用药特色,对后世中医有一定启发、指导意义。柳宝诒著作共十五种:现存八种,存佚不明一种,佚失六种。另有后人增评的柳选医案四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