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代学者辑佚古书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习、分析、总结他们的辑佚经验,可作为古医书辑佚的借鉴。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辑佚古医书成果,将古医书辑佚的方法、步骤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介绍、评价药学新著《临证本草》,指出此书从各类古医籍、古人笔记杂著及古代小方中搜寻、发掘120味中药全面的临床效用,是一部值得临床中医师参考备用的书。又提出可加以改进的四点意见供编著者参考。  相似文献   
23.
历代医家虽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经络等方法对“不寐”做出辨证,但因为时空环境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与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做出的辨证结果也常困人而异。明代医家对不寐病证的辨证在先贤各代医家的医学基础上,通过实践加以综合融化,在医学理论与临证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的创新发挥和临床的治疗都有许多鲜明的特色;清代医家在前贤先哲的基础下,更从临床辨证找出不寐的原因,并加以论治。使世人对不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见解,为后世医者对不寐的辨治开拓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五卷,清代吴悔庵纂辑。吴悔庵,浙江武林(今杭州市)人,约生活于道光至光绪年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橘泉氏抄本,书后题“此书自水塘里得来,女科要决也”,据此,该书为复抄本。书中有弦、眩、痃、宁等字缺笔,是避清代圣祖、宣宗讳。据此,本书约成书于道光至光绪年问。  相似文献   
25.
马培之是清代孟河医派四大家之一,医术高超。光绪六年被征召进京为慈禧诊病,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同行医生薛宝田分别著成二书《纪恩录》、《北行日记》记录入京诊病过程,通过对比阅读这两部书可以对清宫医学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6.
分析清抄本《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的成书情况与主要内容,认为此书是朱丹溪晚年追述其师罗太无口授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治法,由弟子笔录而成。罗知悌是刘、张、李三家医学成就的优秀继承者,也是丹溪学派的奠基者,其在金元医学史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术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7.
28.
《内经》作为一部早期古典医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通假字。从古音通假的条件、通假字的成因和分类加以分析。识破通假,是学好《内经》等古典医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9.
据史料分析研究,指出《贞元广利方》形成异名是由于封建社会避讳所致,“贞”作“正”是避宋仁嫌名而改。并论述古医书中有避讳字与讳 字回改并见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30.
《内经》变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青 《国医论坛》1993,8(3):35-37
变文,即“变化文辞”,属古汉语修辞格之一种,又有“互辞”、“避复”之目.变文之法在古医经中时见运用.如《素问·逆调论》:“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说文·巾部》:“常,下(?)也.从巾,尚声.或从衣.”可知“常”为“裳”之本字,古人上衣曰衣,下衣曰常(裳),故清儒于鬯指出:“(经文)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