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本文根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进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芥子气致大鼠呼吸道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芥子气损伤大鼠气管的组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芥子气组(n=32)、丙二醇对照组(n=32)和正常对照组(n=8)。芥子气组气管内注入稀释的芥子气(0.1ml,2mg/kg),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气管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芥子气组(6h、24h、48h、72h)光镜所见:气管黏膜上皮细胞部分脱落,灶性溃疡形成,纤毛紊乱,黏膜固有层腺体增多,黏膜下层大量炎细胞浸润。芥子气组(72h)电镜所见:杯状细胞细胞膜缺失,线粒体嵴模糊、髓样变;纤毛细胞、基底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核膜不清,核固缩,染色质边集。丙二醇对照组气管组织和细胞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结论芥子气(2mg/kg)可致大鼠气管组织和细胞急性损伤,组织损伤以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灶性溃疡形成、黏膜下炎细胞浸润为特征,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细胞损伤表现为杯状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损伤,纤毛细胞、基底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损伤。  相似文献   
63.
64.
中药露蜂房蛋白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中药露蜂房蛋白(NVP)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为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应用层析、透析等技术常规制备NVP溶液.按临床用药的最大血药浓度配制实验用药.露蜂房口服常用量为12g,按下式计算其临床最大血药浓度为2.50 g*L-1.算出所提取的NVP总量为8.756 mg,然后换算出每克NVP的含量,得出NVP的最大血药浓度0.08756 mg*L-1.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将 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用补肾活血通络方加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用DNA末端原位标记(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7 5 0 %、2 5 0 0 %、87 5 0 %和 2 0 5 1%、17 95 %、6 1 5 4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前两组骨髓CD3 4 +细胞的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治疗后治疗组骨髓CD3 4 +细胞的凋亡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CAA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抑CAA患者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 ,使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6.
对白血病中大量重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分子水平研究揭示,遗传学异常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1q23易位是白血病中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含11q23基因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不良。混合系白血病基因(mixed linage leu-kemia gene,MLL)基因定位于11q23,是果蝇三胸基因的人类同系物。目前与MLL发生融合的伙伴基因已超过40个,分布于约60个位点。EEN最初发现于1例t(11;19)(q23;p13)易位的AML患者,是在19p13位点发现的第3个MLL伙伴基因。MLL外显子6的N末端连接到EEN的16个氨基酸后的C末端,形成的融合蛋白包括MLL的AT钩和甲基转移酶同源区,以及EEN的α螺旋区和SH3结构域。MLL-EEN在白血病中的分子机制可能通过磷酸肌醇途径、调控HOX基因、抑制EBP相关的Ras活动、与其他基因的交互作用以及联合致病机制而起作用。目前对MLL-EEN的研究正逐渐深入,有效治疗白血病依赖于对白血病相关基因异常机制全面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7.
露蜂房蛋白对白血病HL-60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露蜂房中蛋白成分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为露蜂房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露蜂房蛋白成分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露蜂房蛋白成分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蛋白NF-κBp65、β-catenin及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发现露蜂房蛋白组白血病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露蜂房蛋白组白血病细胞中NF-κBp65、β-catenin及iNOS表达减弱,NF-κBp65和β-catenin细胞核内转导减少。经图像分析检测和统计学处理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露蜂房蛋白成分有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传导因子NFκ-Bp65、β-catenin及iNOS的表达,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51 Cr标记技术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 3 0例CAA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红细胞(RBC)寿命进行了测定 ,对其膜蛋白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 ,并与健康人 (3 0名 )作对照。结果 :CAA患者RBC寿命缩短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后RBC寿命延长并接近健康人 ;治疗前RBC质膜内片劈裂面和外片劈裂面均见蛋白微粒形态异常、数量减少和分布不均 ,治疗后膜蛋白微粒好转 ,并接近健康人。结论 :RBC寿命与膜蛋白的形态、数量、质量及分布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效 ,且有稳定膜蛋白、延长RBC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补肾化瘀方药治疗前后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测试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的测试结果比较,结果表明:AA患者治疗前骨髓有核细胞DNA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治疗后与健康人趋一同水平。补肾化言药影响DNA含量的机理可能与改善骨髓微循环或刺激造血细胞从而促进DNA合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