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28篇 |
免费 | 572篇 |
国内免费 | 2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88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84篇 |
口腔科学 | 70篇 |
临床医学 | 1479篇 |
内科学 | 810篇 |
皮肤病学 | 132篇 |
神经病学 | 139篇 |
特种医学 | 3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23篇 |
综合类 | 2894篇 |
预防医学 | 1289篇 |
眼科学 | 60篇 |
药学 | 1225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305篇 |
肿瘤学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291篇 |
2021年 | 367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254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232篇 |
2014年 | 573篇 |
2013年 | 518篇 |
2012年 | 600篇 |
2011年 | 635篇 |
2010年 | 576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486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434篇 |
2004年 | 404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270篇 |
2001年 | 285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51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脑血管造影术中动脉瘤再破裂临床上罕见 ,是脑血管造影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于 2 0 0 1年 6~ 9月诊治3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女 ,5 0岁 ,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6h于 2 0 0 1年 6月 12日入院。入院神经系统查体 :神志清楚 ,躁动不安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颈部抵抗感明显 ,双侧克氏征阳性 ,余未见异常。颅脑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急行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术 (DSA)。术中患者突然昏迷 ,并出现呼吸障碍。脑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复查CT ,发现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122.
123.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68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价值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6例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镜可明显降低胆道残石率(肝内及肝内外胆管结石χ^2=76.21,P〈0.005;肝外胆管结石χ^2=20.24,P〈0.005);术后胆道镜取石是安全有效的;胆道镜还可以进行探查、诊断和治疗胆道其它病变;对于腹壁窦道及泌尿外科腔内疾病也能起探查及治疗的作用。结论纤维胆道镜特别适用于体内各种自然或疾病所致的复杂小管道的探查、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扩大翼点入路是在经典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术野显露,可达额颞底、额颞顶较大范围。结果术后半年随访,预后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6例。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车祸损伤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俯卧位、侧卧位及平卧位对经皮肾镜碎石患者的影响,选择适宜的手术体位。方法将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侧卧位20例,俯卧位20例和平卧位20例。比较3组不同手术体位的手术时间和患者的舒适度、Ⅰ期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肾造瘘管留置时间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卧位最长,侧卧位次之,俯卧位最短,舒适度平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与侧卧位及平卧位在Ⅰ期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俯卧位手术时间最短,平卧位舒适度最佳,三者在Ⅰ期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肾造瘘管留景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分析多节段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减压效果.方法 对24例多节段(包括连续型和混合型)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结合微型磨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经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直视下直接切除或是漂浮骨化的后纵韧带,并进行植骨融合.结果 24例获3~36个月的随访.术后1例并发C5神经根麻痹(3个月左右完全缓解),无发生脑脊液漏、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4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按JOA标准评定:优12例,良9例,好转3例.结论 对于多节段严重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结合微型磨钻技术行经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 3 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纵隔炎的治疗。方法 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纵隔炎的纵隔胸膜均予切开 ,纵隔广泛清创充分引流 ;前纵隔炎症行对流冲洗 ,对有心包积液者凡开胸探查均予以开窗引流。结果 3 8例患者中死亡 13例 ,死亡率 3 4.2 % ,余 2 5例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破裂、颈胸部枪弹伤、外伤及食管异物镜检损伤者均导致上后纵隔炎症 ,全身症状重 ,不易控制 ,死亡率高 ;正中开胸手术后均导致前纵隔炎症 ,症状一般较轻。上后纵隔炎症一旦确诊应积极行纵隔广泛清创 ,凡是水肿的纵隔胸膜均应切开 ,充分引流 ,防止感染在纵隔内广泛扩散 ,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前纵隔炎症行对流冲洗优于单纯引流。早期诊断、充分引流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8.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导致运动员腰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在运动员中呈上升趋势 ,笔者运用腰椎间小关节封闭术配合斜扳法 ,对 3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治疗 ,其效果显著。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其中棒球运动员 12例 ,垒球运动员 6例 ,跆拳道 10例 ,散打 2例 ;男 19例 ,女 11例。全部皆有明显的外伤史 ,其中发病在 L3,46例 ,L4,510例 ,L5S1 14例。临床共同特点为 :多有腰部扭伤 ,闪腰或弯腰后即直腰的病史 ;急性发病 ,痛势剧烈 ,表情痛苦 ;腰肌处于紧张状态和僵板 ,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体征 :腰部… 相似文献
129.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平均37.5个月,其中2例病例既往有经肋横突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史。病灶累及1~2个椎体8例,≥3个椎体9例。后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椎(T5~T10)5例,胸腰段(T11~L1)10例,腰椎2例。术前Cobb角60°~90°者13例,>90°者4例,最大为102°,平均81.3°±12.8°。所有患者均可见驼背畸形,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30~450min,平均364min;术中出血量1600~2500ml,平均2218ml;术中输血1000~2000ml,平均1863ml。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及时予以修补,经观察未发现气胸或血气胸。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内固定未见松动,未见神经功能加重者。术后Cobb角矫正至10°~28°,平均17.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8.7±6.5)%;术后随访13~34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10°~32°,平均20.6°±3.9°,较术后平均丢失3.3°(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神经功能为D级的5例患者,4例恢复到E级,另1例仍为D级,但后凸畸形及局部疼痛已明显好转。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初步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常规经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途径行PDA介入封堵术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PD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16例)或经股动脉(16例)联合股静脉行PDA介入封堵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介入封堵。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行PDA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与经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相比显著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