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灸法加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以艾条间隔灸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青少年近视60例,120只眼,2周为1个疗程,经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治愈42例,84只眼,占70%;好转6例,12只眼,占10%;无效2例,4只眼,占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此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木糖氧化产碱菌的分布与耐药现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院内分离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 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进行耐药分析;部分药敏应用K-B纸片法。结果木糖氧化产碱菌对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除外)耐药率>77%;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76%;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92.86%;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44.44%。结论木糖氧化产碱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且呈多重耐药,该菌所致感染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童CAP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8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CAP患儿2300例为研究对象, 取患儿痰标本送检痰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送检痰培养标本中培养出阳性病原菌占23.61%(543/2300), 其中G- 菌309株(56.91%),G+ 菌197株(36.28%),G+菌和G- 菌混合感染者有37例(6.81%)。G- 菌排名前3 位致病菌分别是: 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G- 菌对美洛培南、左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高、其次是二代头孢及阿奇霉素;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的敏感性高于三代头孢。G+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肺炎链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高于青霉素G,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G+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检出率为21.5%(40/1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4.2%(13/38)和17.1%(6/35)。结论 CAP患儿痰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可参考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4.
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在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中,淋球菌(N G)、沙眼衣原体(C T)、解脲脲原体(U-U)、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和人巨细胞病毒(C M V)感染分布情况,笔者对在我院妇科、产科及皮肤性病科就诊的2645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 R)检测以上5种病原体,并进行资料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2645例;其中妇科1057例,产科759例,皮肤性病科829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17~29岁为A组(1256例);30~39岁为B组(764例);40~49岁为C组(497例);…  相似文献   
45.
我国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男子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特征。方法:测试对象为中国国家男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10名,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判定运动员的无氧阈(AT)。测试仪器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测试程序是以10km/h、0.5%坡度起始,每分钟递增0.8km/h,速度达到18.0km/h时每分钟递增1%坡度。运动至力竭。结果: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的VO2max测值为4.86±0.43L/min和62.9±4.58ml·kg-1·min-1,VEmax为153.8±15.25L/min,HRmax为195.8±12.69b/min,O2/HR为24.67±2.83ml。VT-VO2为3.72±0.43L/min和48.12±3.35ml·kg-1·min-1,VT%VO2max为76.50±4.03,VT-HR为176.5±10.16b/min,VT-V为15.44±0.21km/h。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低于其他相关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应加强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有氧能力。我国男子现代五项重点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应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20(CK19、20)mRNA表达在诊断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和收集36例结肠癌患者、34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测定CK19、20 mRNA含量。结果CK19、20 mRNA在结肠良性疾病组外周血均未见表达。在健康献血员组只有1例CK19表达阳性,CK20均为阴性。在结肠癌组,CK19检测阳性率为58.3%(21/36);CK20阳性率为36.1%(13/36);CK19、20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8%(28/36)。结肠癌组与结肠良性疾病组或献血员组之间比较,CK19、CK20在外周血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 mRNA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关系密切(P<0.05),而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K19、20 mRNA可作为检测结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7.
冯敏  薄其美  张卫英  张云飞 《妇幼护理》2022,2(7):1508-1510
目的 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 月 76 例手术治疗的妇科肿 瘤病人采用数字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和比 较两组的并发症,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疼痛评分较低,满意度则较高(P<0.05)。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基因( )G61A 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66 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和40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6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两者组间分布及其与肿瘤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ELISA 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EGF 水平.结果 61位点GG 基因型和G 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分别为61.2%、51.0%和79.2%、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G 基因型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5).病例组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两组内均以GG 基因型个体血清EGF水平高(P<0.05).结论 61 GG 基因型和G 等位基因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而且GG 基因型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9.
血容量减少对立位应激反应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血容量降低在航天失重后心血管失调和立位耐力降低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在仿真下体负压(LBNP)暴露时心血管系统反应模型的血液重新分配子模型中引入血容量减少因素,仿真血容量减少0-25%后LBNP时心率(HR)和血压BP变化,结果 血容量减少低于总血量的5%条件下,心血管系统可以通过压力反射调节作用维持LBNP时政党的HR和BP;血容量减少超过约15%,在安静仰卧位时,HR和BP正常,但LBNP时BP迅速降低,系统可失去稳定性。结论 血容量减少将导致心血管系统对立位应激反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20(CK19、20)mRNA表达在诊断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和收集36例结肠癌患者、34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献血员外周血,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测定CK19、20mRNA含量。结果CK19、20mRNA在结肠良性疾病组外周血均未见表达。在健康献血员组只有1例CK19表达阳性,CK20均为阴性。在结肠癌组,CK19检测阳性率为58.3%(21/36);CK20阳性率为36.1%(13/36);CK19、20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8%(28/36)。结肠癌组与结肠良性疾病组或献血员组之间比较,CK19、CK20在外周血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阳性表达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关系密切(P〈0.05),而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K19、20mRNA可作为检测结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