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71.
周洲  周耀  姜楠  于金华  张光东  孙超 《口腔医学》2013,(10):706-70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X线片和锥形束CT(CBCT)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牙周病拔除的下颌第二恒磨牙110颗,模拟临床拍摄颊舌向X线片,并进行CBCT扫描。统计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110颗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中,通过X线片诊断为C形根管的46颗(41.81%),通过CBCT影像确诊为C形根管显示66颗(60.00%)。通过CBCT诊断为C形根管的离体牙中,其中Ⅰ类(融合型)26颗,Ⅱ类(对称型)22颗,Ⅲ类(不对称型)18颗。Ⅰ类中,C4截面形态主要在根管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Ⅱ类中,C3在整个根管各段中出现的频率较高。Ⅲ类中,C1和C2主要出现在根管上段。结论具有C形根管的下颌第二磨牙基本可以通过X线片初步诊断,但如需了解其根管的详细信息则要通过CBCT扫描分析。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研究不同树脂与陈旧性树脂间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方法:制备可乐丽菲露 AP-X 树脂样本30例,浸泡于37℃蒸馏水1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3组:A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可乐丽菲露 AP-X 新鲜树脂粘结;B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3M Z250新鲜树脂粘结;C 组涂布粘结剂后与登士柏 TPH 新鲜树脂粘结。制备试件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间的微拉伸强度。结果:B 组微拉伸强度最大,C 组次之,A 组最小,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陈旧性树脂缺损的修复可以不要求使用同种树脂,使临床应用简洁化。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大鼠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以胶原作为支架,建立外胚间充质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并在培养液中加入10ng/mlbFGF和(或)100ng/mlIGF-1等生长因子,观察和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经bFGF和IGF-1诱导4d后,在胶原的周边细胞出现平行排列的具有细长单极突起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抗DSP抗体染色阳性。而其余组细胞排列较紊乱,抗DSP染色阴性。结论:含有bFGF和IGF-1的三维诱导模型可诱导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为研究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人年轻恒牙牙髓细胞的组织块培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国  张光东  祁兵  朱玲 《广东牙病防治》2004,12(4):255-256,i001
目的探索组织块培养法在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双尖牙,无菌条件下取出牙髓,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4代细胞测定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来源鉴定。结果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抗角蛋白染色阴性。结论组织块法是人牙髓细胞体外培养的较为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它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并将形成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盘软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周韧带、听神经等组织器官。该细胞在牙齿发育和牙体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外胚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和特性、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定向误导分化、诱导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恒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家平  张光东 《口腔医学》2001,21(4):201-202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简称ART)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早期充填龋洞的方法。它是使用手动器械如挖器、斧型器等去除龋洞中的龋坏组织,然后用具有粘接性、抗压、抗磨性能较好的玻璃离子材料修复龋洞的操作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缺乏牙科临床设备所需要的电能及相应牙科专业人员发展中的国家贫困地区,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能够修复牙龋洞的途径。1997年作者与荷兰有关牙科机构合作,在锡山市开展了ART临床试验研究。现将ART治疗后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牙位龋复查…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研究颅面与牙齿的发育机制及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经 10 ng/ml bFGF、100 ng/ml IGF-1刺激4 d后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吸光度值。结果 培养4 d后,bFGF处理组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IGF-1组及bFGF+IGF-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FGF可促进大鼠外胚间充质于细胞的增殖,bFGF和IGF-1可能协同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79.
陈勇  王跃岩  张光东 《口腔医学》2023,(12):1070-1075+1080
目的 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湿润度及酸蚀对2种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Prime Bond Universal(PBU)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颗人新鲜无龋磨牙,随机均分为6组,制备出一个矩形的平坦、光滑的牙本质粘接面,每个粘接面被均分为两部分,一侧进行酸蚀处理,另一侧不进行酸蚀处理,利用蒸馏水移液器制备出干燥、湿润和过湿的牙本质表面,分别用SBU和PBU进行粘接。树脂固化后垂直于牙本质表面切割出1 mm×1 mm的柱形小棒,在万能测试仪上测试其微剪切粘接强度;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界面断裂模式,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每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 (1)酸蚀模式、粘接剂、湿润度三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酸蚀组,无论是SBU还是PBU,3种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酸蚀组,SBU在干燥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在湿润和过湿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U在未酸蚀的3种不同湿度牙本质表面的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