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现象。方法:应用酸提法从胎儿大脑白质中提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经Sephadex-G150柱层析纯化和SDS-PAGE圆盘电泳分析,以纯化的MBP为抗原,用ELISA法测了44例GBS患者,38例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和33例正常人。结果:经酸提后的碱蛋白,共有3个洗脱峰;SDS-PAGE证实第三峰中含1.7kD和2.1kD两条区带;GSF-MBP-EgG检测,GBS组阳性率为38.6%(17/44),OND组阳性率为34%(13/38),对照组阳性率为9%(3/33)。结论:MBP作为髓鞘的主要蛋白在GBS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N末端B型钠尿钛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测定患者入组时和6个月后血清NT-proBNP水平,并随访1年,分析NT-proBNP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关系,以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 结果3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1)有、无并发症透析患者的原发病、血管通路及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5.293,Z=-2.374、-2.787;P<0.05或0.01),其余各相关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性别、年龄、原发病、血管通路、透析龄、基线及6个月后NT-proBNP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各因素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均P>0.05)。(2)存活透析患者与死亡透析患者的原发病、血管通路及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5.911,Z=-4.447、-5.086;P<0.05或0.01),其余各相关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性别、年龄、原发病、血管通路、透析龄、基线及6个月后NT-proBNP为自变量,以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通路、透析龄、基线及6个月后NT-proBNP与死亡风险有关(P<0.05或0.01)。(3)半年内NT-proBNP的升高幅度<1 000 ng/L的患者,其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高于升高幅度≥1 000 ng/L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T-proBNP≥5 000 ng/L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NT-proBNP<5 000 ng/L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4,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
我院针灸科应用氦氖激光针治疗法,自1994年5月至11月对21例麦粒肿患者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4.
落枕是指颈部一侧的肌肉因睡眠姿势不良、颈部扭伤、或因风寒侵袭项背,致使局部经脉气血阻滞,经气不调所致功能活动受限的一种疾患,笔者采用针刺落枕穴配合局部拔罐疗法治疗落枕5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5例病人均系我院门诊就诊病人。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d,最长5d。  相似文献   
55.
李喆  贾惠萍  庞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46-104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80%-90%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脚。本病虽治疗药物较多,且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多数疗效不稳定,用药方法复杂,且易复发。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高,服药简单,疗程短,复发率低,副作用小。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7月使用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治疗急性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5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行促排卵治疗的120例PCOS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配至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组:克罗米芬组(n=40)、来曲唑组(n=40)、尿促性素组(n=40)。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克罗米芬组、来曲唑组比较,尿促性素组患者的用药周期少、促排卵天数短、HCG日子宫内膜厚、成熟卵泡数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间最大卵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组与来曲唑组患者的用药周期数、促排卵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促性素组患者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克罗米芬组、来曲唑组(P<0.05),而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克罗米芬组、来曲唑组(P<0.05),但3组患者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罗米芬组与来曲唑组患者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尿促性素促排卵的治疗效果较克罗米芬、来曲唑好,但其推广较口服药物难度大,需要临床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促进ICU清醒患者睡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ICU清醒患者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由当班护士收集患者每天13:00-14:30、0:00-6:00的睡眠时长及觉醒次数资料。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减少(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ICU清醒患者的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