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TUVP)和开放性手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统计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组(TUVP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SPP组)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组(Madigan组)术后6个月、1 2个月勃起障碍(ED)与逆行射精(R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ED的发生率在TUVP组(n=52)、SPP组(n=46)、Madigan组(n=32)分别为1 3.4%(7/52)、1 5.2%(7/46)、1 2.5%(4/32),术后12个月ED的发生率分别为11.5%(6/52)、1 5.2%(7/46)、1 2.5%(4/32),术后6个月、1 2个月RE的发生率在TUVP组、SPP组、Madigan组分别为46.2%(24/5 2)、39.1%(1 8/46)、9.3%(3/32).结论TUVP与传统开放性手术SPP及Madigan手术相比较对勃起障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Madigan手术组高,提示对术后射精功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1.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治性胃癌手术时为保存消化器官的功能而至少应该保留的神经: A.迷走神经的肝支、腹腔支 B.迷走神经的胃前支 C.肝神经丛 D.腹腔神经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袁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PKRBT)后复发的有效性。方法73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人行PKBRT后即MMC 40 mg膀胱内灌注,常规MMC膀胱灌注12月。结果术后6月复发3例(4.1%),12月复发11例(15.1%),20月复发15例(20.5%)。结论MMC膀胱内灌注在PKRBT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TUVP)和开放性手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统计TUVP组(52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SPP组,46例)和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组(Madigan组,32例)术后6、12个月勃起障碍与逆行射精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勃起障碍的发生率:TUVP组、SPP组、Madigan组分别为13.4%(7例)、15.2%(7例)、12.5%(4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11.5%(6例)、15.2%(7例)、12.5%(4例);术后6、12个月逆行射精的发生率3组分别为46.2%(24例)、39.1%(18例)、9.3%(3例)。结论 TUVP与传统开放性手术SPP及Madigan手术对勃起障碍及性活动的影响不明显,但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Madign手术组高,提示TUVP对术后射精功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TU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3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患者手术均获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1±1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8±26)mL,切除腺体平均重量(60.5±26.3)g,留置尿管时间(4.8±1.3)天,术后住院时间(5.9±1.8)天。并发症中,前列腺包膜穿孔4例,其中1例膀胱前列腺连接部穿孔行腹腔引流;12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经重置尿管后缓解,轻度尿失禁38例,张力性尿失禁12例,无真性尿失禁发生;膀胱颈挛缩5例,输血6例,逆行射精86例,尿道狭窄10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39例,无TUR综合征及再次手术病例。术后患者IPSS、QOL、RVR 、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UPKEP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可控可防。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Hr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高危BPH 患者接受TUPKEP及TUPKRP两种手术方式,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前列腺腺体切除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比较。结果 68例行TUPKEP,60例行TUPKRP,所有128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的QOL、PVR、IPSS、Qmax与各自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TUPKEP组在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小于TUPKRP组(P<0.05);同时,TUPKEP组前列腺腺体切除量也高于TUPKRP组(P<0.05)。结论 TUPKEP 与TUPKRP在治疗高危BPH中,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TUPKEP在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TUPKRP短,而且出血量和并发症均较少少,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保留前列腺尖尿道黏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于保留尿控功能的优势.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采用常规的PKERP与保留黏膜的PKERP,各11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量、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手术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而言,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43.6%vs 28.2%)及拔除尿管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33.7%vs 18.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前列腺体积分层分析,对于大体积前列腺(≥80 g),保留黏膜PKERP组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常规PKERP组(57.6%vs 28.6%,P<0.05),而<80 g的前列腺,两组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39.3%vs 28.1%,P>0.05).结论 保留黏膜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短期疗效与常规的PKERP相同,既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包膜穿孔率,又可有效减少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对于保留尿控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