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针灸膈俞对白细胞共同抗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瑾  申定珠  熊芳丽 《四川中医》2006,24(2):100-102
目的:研究针刺、艾灸膈俞对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造成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抑制模型,分组处理后,用FACS流式细胞仪和配套计算机软件对外周血CD45进行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结果:造模组大鼠CD45下调的同时,白细胞和IL-2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对白细胞、CD45及IL-2的影响,艾灸膈俞穴组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膈俞穴组及常规西药对照利血生组(P<0.05)。结论:艾灸膈俞穴能上调CD45和增强免疫的功能,这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13.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原发性高血压”、“针刺治疗”为关键词,整理搜集2004年1月~ 2013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分析数据.结果检出有效文献132篇,完整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报道46篇.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主穴的归经为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最常用的主穴为太冲、曲池、风池、足三里;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  相似文献   
214.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针灸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课题组对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除传统书写实训报告外,增加技能考核,并规范技能考核内容和制定考核评分标准。通过技能考核,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课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针灸技能操作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适用性,并研究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和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方法:本研究收集6例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样本,4例女性样本和4例正常生育男性样本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多重PCR电泳法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AZFa、AZFb、AZFc区进行检测;再收集452例临床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位点。结果:2种方法对14例比对样本6个共有序列标签位点检测的结果一致;452例男性不育症包括96例少弱精症、9例重度少弱精症、69例无精症、3例畸精症和275例其他男性不育症,real-time PCR法共检出8例AZFc区缺失、1例AZFb区缺失和2例AZFbc共缺失,其中在少弱精症、重度少弱精症和无精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阳性率分别为5.21%、11.1%和7.25%,而另外2组均未检测到微缺失。结论:real-time 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与经典的多重PCR电泳法结果相同,且该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因此real-time PCR适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实验室筛查。  相似文献   
216.
目的:研究和解聚散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UUO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和解聚散方组,另设假手术组;术后7d、14d、21d分批取材,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和解聚散方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降低(P〈0.05),肾小管损害百分比和肾间质损害分值较低(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减少(P〈0.05)。结论:和解聚散方可以降低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减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下调UUO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验证了和解聚散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17.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最、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18.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族人民聪慧敏捷而睿智勤劳,同时苗族历来对于健康长寿、强身健体就有着独特的保养意识,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乃至防病保健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苗民先贤们将口传心授的养生习惯逐渐发展成书面成文的养生知识,从而促进苗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文化与保健理论,其中蕴含的深意源远流长,可供后人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219.
目的:观察苗药药棒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有效性及其即时镇痛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苗药药棒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及1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NPQ评分及VAS评分变化,并且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首次治疗后并进行VAS评分,以便于观察两种疗法的即时镇痛效应;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00%;1个月随访,观察组有效率为53.00%,对照组为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PQ评分:治疗后及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及1个月随访时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两组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及一个月随访分别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更显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苗药药棒疗法或普通针刺疗法对受试者正常生理指标产生不良影响,未出现晕棒、病情加重、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苗药药棒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疗效相当,但首次治疗后,苗药药棒疗法在改善疼痛程度上明显优于针刺疗法,说明苗药药棒疗法具有更好的即时镇痛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0.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携带率、基因型构成及血液学特征,为血红蛋白病筛查及诊断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9 551例进行血红蛋白病筛查的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多重PCR-导流杂交或测序等方法检测地中海贫血常见23种基因位点及血红蛋白变异体(hemoglobin variants,HbVs)相关突变位点;再对确诊血红蛋白病患者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二者联合检查在血红蛋白病筛查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共检出3 511例血红蛋白病(7.09%),其中α地贫携带者1 840例,以--SEA/αα、-α3.7/αα和-α4.2/αα为主;β地贫携带者1 540例,以CD17、IVS-Ⅱ-654、CD41-42为主;异常血红蛋白病65例,β链变异体为主;复合血红蛋白病64例,α地贫复合β地贫携带者57例,地贫复合异常血红蛋白病7例。血红蛋白病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指标降低与α或β链合成的减少程度呈正相关,而血红蛋白A2(adult hemoglobi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