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泌尿外科医学生的临床带教中引入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结合病人具体病种,进行诊断分析、治疗相关的讨论,并在手术后随访病人以验证结论。PBL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提高泌尿外科临床带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应用"六步法"大功率侧出绿激光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汽化切除术(VIT)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应用侧出绿激光治疗的82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六步法"VIT治疗的患者40例,为VIT组;采用经典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的患者42例,为PVP组。两组患者年龄[(71.1±8.7)岁与(72.1±7.0)岁]、前列腺体积[75.00(68.25,89.00)ml与73.00(63.25,85.00)ml]、最大尿流率(Qmax)[6.20(5.20,8.20)ml/s与5.90(4.75,7.50)ml/s]、膀胱残余尿量(PVR)[74.00(42.50,103.75)ml与67.00(58.00,84.5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2±5.2)分与(21.0±3.9)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4,6)分与5(4,6)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20(4.12,8.43)ng/ml与5.40(3.88,7.13)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80W绿激光设备,VIT组采用标记、去膜、切沟、切除(最大功率180 W)、修整、粉碎的"六步法"手术,PVP组采用80~180 W功率由内而外依次逐层均匀汽化前列腺组织的方法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Qmax、IPSS、QOL、PVR、PSA变化情况。结果VIT组与PVP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或开放手术病例。两组手术时间[60.00(50.00,73.75)min与70.00(61.50,80.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量[15.00(10.00,17.75)g/L与16.00(14.00,19.25)g/L]、膀胱冲洗时间[1(1,1)d与1(1,1)d]、留置尿管时间[3(3,3)d与3(3,3)d]及住院时间[4(3,4)d与4(4,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二次出血及非计划二次住院,均无电切综合征、尿道狭窄、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尿路感染VIT组2例(5.0%),PVP组9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术后3个月两组Qmax、IPSS、QOL、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中术后VIT组与PVP组IPSS[(5.7±2.5)分与(7.5±2.8)分]和PSA[2.65(2.10,3.90)ng/ml与4.00(2.45,4.45)ng/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六步法"大功率侧出绿激光经尿道VIT治疗BPH,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PSA下降明显,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PH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73.
74.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附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确诊为透明细胞癌的肾癌患者7例,瘤体直径1~3 cm,平均(2.5±0.5) cm,均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手术过程:分离暴露肾动脉和瘤体,自制血管阻断器阻断肾动脉, 距离瘤体1 cm用超声刀剜除完整瘤体,以止血纱布压迫创面,1-0可吸收线双8字缝扎创面, 解除血管阻断,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再次加压处理,取出肿瘤,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7个月.结果:手术均成功,无一例转开放.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158±28) min;术中出血100~500 ml,平均(225±50) ml.肠道功能12~36 h恢复,绝对卧床10 d后下床活动,术后住院10~14 d.术后肾图显示患侧肾脏血流良好,功能无明显异常;随访3~7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后腹腔镜下保护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除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外,还可以有效保留肾单位,适合于处理直径小于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75.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临床极为罕见,国内外报道数甚少,对此病的临床规律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原发性膀胱SR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膀胱SRC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随访预后等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术前均行B超、CT、膀胱镜、活检等明确诊断为印戒细胞癌,并行相关检查排除转移性肿瘤。2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1例术后行顺铂及5-Fu全身化疗1次,另2例未行化疗。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另2例随访至术后8、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发病率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治疗主张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2+1"碎石理念在处理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4年01月至2017年10月行三镜联合碎石治疗的9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48岁。左肾为主结石51例,右肾为主结石45例,双侧多发性结石8例。结石直径2. 5~10. 2cm,平均4. 8cm。肾积水52例,无肾积水44例,S. T. O. N. E.评分:5~6分,18例; 7~8分,31例; 9~13分,47例。三镜联合2+1分为两种模式:①经典模式(2+1),俯卧位使用肾镜结合膀胱软镜碎石(2)+一期截石位输尿管软镜碎块化残石(1),结石主体先使用肾镜粉碎结石,膀胱软镜粉碎硬镜无法窥见的结石,剩余残石于5~7天后先截石位用输尿管软镜碎块化,采用高能低频模式,碎块化后适当加大水压冲出肾盏,然后换俯卧位使用肾镜和(或)膀胱软镜进一步粉碎、取出;②变通模式(1+2),截石位用输尿管软镜碎块化拟定穿刺盏结石及平行盏结石(1)+同期换俯卧位用肾镜和(或)膀胱软镜粉碎、取尽结石(2)。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清石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所有临床计数资料均采用n(%)表示。结果 96例应用三镜联合的"2+1"理念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经典"2+1"模式82例,均为二期手术,其中单通道76例,双通道6例,完整清石77例,清石率93. 9%,术中出血情况为8. 7~21. 3g/L,平均15g/L。变通"2+1"模式14例,仅有一例为二期手术,其余均为一期手术,变通模式均由单通道完成,完整清石14例,清石率为100%,术中出血情况为9. 5~24. 5g/L,平均17g/L。所有应用"2+1"理念处理的复杂性肾结石病例共建立22Fr通道84例、24Fr通道12例; 22Fr完整清石81例,总清石率为96. 4%,24Fr完整清石11例,总清石率为91. 7%;所有患者术后制动时间为1~4天,平均2天,造瘘管留置3~9天,平均6天;经典"2+1"模式术后住院天数4~13天,平均8天;变通"2+1"模式术后住院4~8天,平均6天。患者均无感染性休克、肝脾肠道损伤、叶间动脉损伤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三镜联合的"2+1"理念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患者接受度也更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施行腹腔镜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B超、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定位,肿瘤43mm×32mm×30mm大.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出血80ml,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d...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其类型、原因、发病率、治疗措施及预后,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1年3月施行2 800例泌尿外科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与腹腔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分析与穿刺、气腹、术中操作及术后相关并发痘的发生原因、处理对策.结果:2 800例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前经B超、IVU和CT检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Karl Storz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双极电凝,Hem-o-lok及其他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00min,其中马蹄肾峡部处理时间为60、36min;术中出血量约120、180mL。术后绝对卧床2~3d,术后5~7d拔除导尿管,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仍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然而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充分估计变异血管,细致的腹膜后腔解剖,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11年1月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共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6±14.8)岁。手术步骤主要包括肾周淋巴管剥离、输尿管周围淋巴管剥离以及肾门淋巴管剥离。结果:本组21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02±42.6)min,术中出血20~200(平均64±43.8)m1。术后乳糜尿消失,住院5~8天(3例乳糜瘘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6、27、60天)。随访1~50个月,均未见乳糜尿复发。术中出现l例。肾动脉损伤,1例肾静脉损伤,l例肾静脉伴腰静脉损伤,3例乳糜瘘,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出现肾萎缩。结论: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