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目的:比较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3种不同方法,旨在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方法:采用新生大鼠作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来源,用混合培养、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结果:混合培养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生长在一个盖玻片上,不易控制胶质细胞的生长速度,神经元纯度不高;Banker共培养方法和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均可获得高纯度的神经元,但 Banker 程序复杂;插入式培养皿的方法简化了 Banker 共培养程序。结论:利用插入式培养皿建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体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共培养相关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84-987]  相似文献   
82.
异鼠李素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端粒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细胞加入异鼠李素 ,通过细胞增殖动力学、流式细胞术及 TRAP- EL IAS法检测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异鼠李素处理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梯度关系 ,其 IC50 为(4 0± 0 .0 8) μg/ m l,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细胞降低 (P<0 .0 5 )。结论 异鼠李素可通过抑制 He L a细胞端粒酶活性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3.
新生儿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卒中又称新生儿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儿童时期以前者多见。缺血性卒中主要是局部脑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少数为血流减少引起。新生儿卒中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癫疒间、脑瘫和精神发育迟滞等,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索新生儿卒中的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即血液高凝状态、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新生儿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神经影像学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脑卒中是新生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亚临床状态,极易漏诊,以至延误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往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提高了新生儿脑卒中的诊断率,而且也为了解脑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并可据此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判断预后.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手段有:头颅超声波检查、计算机头部断层扫描和磁共振.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中,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该文介绍了神经影像技术在新生儿脑卒中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取2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髂动脉粥样硬化斑及5例脑死亡病人正常髂动脉组织, 刮去腔面内膜层及外膜结缔组织后,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sequence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检测剩余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5例正常髂动脉组织均为端粒酶阴性, 2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 有8例为阳性, 12例呈阴性。结论:端粒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作用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per基因与阿片类成瘾的相关性,进而寻找治疗阿片成瘾的基因戒毒疗法。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per锤头状核酶基因和per核酶靶mRNA组分基因,并分别重组人体外转录质粒,而后将经体外转录反应得到per核酶RNA和地高辛标记的per核酶靶mRNA组分。将转录产物混合,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切割反应后,采用地高辛化学发光法检测per核酶的体外切割效率。小鼠脑室注射直接导入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cDNA 3.1-per RZ DNA,按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反应的变化。结果:per核酶对per核酶靶m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到60%。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结论:per核酶具有体外定点切割per基因mRNA组分的活性。经小鼠吗啡成瘾模型检测,该重组质粒能成功转染活体小鼠脑细胞并在脑组织内稳定表达per核酶,发挥阻断per基因表达的作用,有效地减轻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8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HMD的措施.方法 采用1:4配对原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HMD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入院时间相同或相近(±7d),出生体质量相同或相近(±200g),胎龄相同或相近(±3d)的未患HMD及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的患儿248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与HMD发生及预后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前置胎盘、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母亲糖尿病、多胎妊娠为发生HMD的独立危险因素(OR依次为10.459、9.382、8.884、7.817、7.727、7.217,P<0.05);Cochran Armitage趋势x2检验示HMD病死率分别随胎龄、体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HMD患儿合并或并发肺出血、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于无上述合并症或并发症者(P<0.05).结论 积极预防早产,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及治疗,积极防治HMD相关危险因素,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动态观察阿霉素(ADM)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耐药性的产生,了解多药耐药相关蛋白(TRP)在其耐药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逐步提高培养基中ADM的浓度诱导SMMC-7721细胞和用含不用ADM浓度的培养基直接短期培养SMMC-7721细胞的方法,诱导细胞产生耐药性,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确定细胞耐药倍数,RT-PCR法测定细胞MRP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浓度。结果 随着培养基中ADM浓度的逐步提高,MRPmRNA的表达也逐渐增强,细胞内DNR浓度明显下降,SMMC-7721细胞的耐性逐渐增加;用含不同ADM浓度的培养基直接培养亲代细胞后,虽然MRPmRNA表达明显升高,但细胞内DNR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并且绝大部分细胞短期内死亡。结论 ADM可以逐步诱导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EV71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生长、凋亡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 RT)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PMI 1640培养U251细胞,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感染复数值为1加入EV71,并共培养72 h,对照组不加EV71.加入EV71后0h、24 h、48 h和72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U251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U251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hTERT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加入EV71后24 h,U251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48 h和72 h时U251细胞明显皱缩、变小、形态不规则,而对照组细胞则大小均匀.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加入EV71后24h、48 h和72 h,U251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12.55±2.38)%比(1.42±0.21)%,48 h:(65.60±8.48)%比(1.42±0.17)%,72 h:(87.52±3.05)%比(1.41±0.16)%,P均=0.000],且细胞凋亡率逐日升高,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加入EV71后24h、48 h和72 h,U251细胞的hTERT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0.58±0.05)比(0.89±0.05),48 h:(0.23±0.04)比(0.89 ±+0.03),72 h:(0.10±0.03)比(0.90±0.06),P均=0.000],且表达水平逐日下降,对照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EV71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U251细胞的hTER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0.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窒息后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窒息患儿共397例,其中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179例作为观察组,无多器官损害患儿218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影响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重度窒息、宫内窘迫、异常分娩、羊水减少为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秩相关发现,受累器官个数随入院日龄的增加而增多(P<0.05),随胎龄、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增多(均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围产期监护,特别要重视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从而降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