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讨衰老对生物节律调控的分子机理,以青龄、衰老和端粒酶重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检测节律基因Per2,BMAL1和Clock表达.衰老细胞中节律基因表达受损,端粒酶重建细胞恢复了节律基因的节律性表达,提示端粒酶重建细胞可望用于衰老细胞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2.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1997年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PTEN具有脂质和蛋白质双重磷酸酶功能,也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PTE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它能通过PI,K/AKT、FAK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的生长、凋亡、迁移和转化。  相似文献   
43.
mTOR信号通路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整合细胞外信号,磷酸化下游靶蛋白核糖体p70S6激酶,如S6K1及4E-BP1,影响转录与翻译,从而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等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调控mTOR通路可以干预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mTOR研究的新发现,可望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AIB1的水平,探讨其在AIB1蛋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抗AIB1-C单克隆抗体4B9F12作为固相抗体,Biotin-1A2E1作为标记抗体,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IB1.构建及优化的内容包括:最适包被浓度、最适包被缓冲液、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的浓度;鉴定的指标包括: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等.结果 使用0.05 mo·L-1碳酸盐缓冲液(pH9.6)为包被缓冲液,包被抗体4B9F12工作浓度为10μg·mL-1,Biotin-1A2E1工作浓度选择1∶500;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中AIB1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抗AIB1双抗体夹心ELISA方案的构建、鉴定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葡萄糖转运体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是葡萄糖通过细胞膜所需要的运载工具,在脑内有8种亚型的GLIYI表达,每种亚型表达部位及功能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未成熟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及其GLUT的表达量与成熟脑组织相比有所不同.该文将对未成熟脑内8种GLUT的分布、功能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GLUT表达部位及时相的动态变化、与日龄的关系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a braindamage,HIBD)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探索HIF—1α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对损伤神经修复重建的意义。方法新生10d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乙醚麻醉下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氮氧混合气(92%氮气、8%氧气)缺氧2.5h,即为HIBD模型;对照组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作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4、8、24、48及72h处死两组动物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活化的半胱天冬氨酸酶3(cleavedcaspase 3,CC3)的表达,应用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实验组H1F~1a蛋白表达在术后4h明显升高,8h达高峰,24h后下降;CC3蛋白于术后4h开始表达,8h有少量表达,24h明显升高,48h及72h维持较高水平。对照组各时间点HIF1α和CC3均有极少量弱阳性表达。实验组HIF—1α和C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72h达高峰;但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极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与促凋亡蛋白CC3表达趋势相反,HIF—1α对新生儿HIBD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可望对缺氧缺血神经的修复重建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7.
武文  屈艺 《西部医学》2006,18(4):484-486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和细胞学检测。由于膀胱镜检测会带给患者创伤和昂贵的检测费用,而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低。所以,找到可靠的肿瘤标志物用于非侵入性的膀胱癌检测已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 per基因与阿片类成瘾的相关性 ,进而寻找治疗阿片成瘾的基因戒毒疗法。方法 设计并合成特异性 per锤头状核酶基因和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基因 ,并分别重组入体外转录质粒 ,而后将经体外转录反应得到 per核酶 RNA和地高辛标记的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将转录产物混合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切割反应后 ,采用地高辛化学发光法检测 per核酶的体外切割效率。小鼠脑室注射直接导入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 pc DNA3.1- per RZ DNA,按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 ,用纳洛酮催瘾 ,观察戒断反应的变化。结果per核酶对 per核酶靶 m RNA组分的体外切割效率达到 6 0 %。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 ,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结论  per核酶具有体外定点切割 per基因 m RNA组分的活性。经小鼠吗啡成瘾模型检测 ,该重组质粒能成功转染活体小鼠脑细胞并在脑组织内稳定表达 per核酶 ,发挥阻断 per基因表达的作用 ,有效地减轻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49.
50.
为探讨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分子基础,采用DOCA硅胶管皮下埋入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用α-MHC探针分别与心衰及正常心肌组织总RNA进行槽缝印渍(Slotblot)杂交,研究心衰时心肌收缩蛋白α-MHC基因表达的改变及与心肌收缩力改变的关系。结果显示:(1)心衰组大鼠心肌收缩力指标LVP和dp/dt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分别下降了19.87%(P<0.05)和27.50(P<0.01)。(2)心衰组大鼠α-MHCmRNA的含量(0.11±0.04)低于正常对照组(0.14±0.03,P<0.05)。(3)α-MHCmRNA的含量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143,n=43,P<0.05)。结果提示:α-MHC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是心衰时心肌收缩力减退的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