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8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336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437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456篇
内科学   807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180篇
特种医学   3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28篇
综合类   2953篇
预防医学   1251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114篇
  7篇
中国医学   1162篇
肿瘤学   24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CT120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120基因与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分化的关系。方法 构建含有CT120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命名为pcDNA3.1-CT120),并将该载体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应用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CT120反义基因的克隆(命名为pcDNA3.1-CT120-A549)。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CT120表达。流式细胞仪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生长,同时用RT-PCR检测P53、CYCLIND1 和CDK4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CT120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而且该载体能够有效抑制CT120在肺腺癌细胞A549中的表达。抑制CT120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在稳定表达CT120反义基因的克隆中P53表达明显上调,CYCLIND1 和CDK4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CT120的表达有可能是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讨骨髓瘤细胞RPMI 8266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8266细胞表面MICA/B、ULBP1~3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4h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时阻断前后NK细胞对2种细胞杀伤活性变化。观察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药物处理后RPMI 8226细胞杀伤活性变化、RPMI 8226细胞表面NKG2D配体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及NK细胞对RPMI 8266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K562细胞高表达MICA/B和ULBP 1~3分子;RPMI 8266细胞表达HLA-Ⅰ类分子,2株细胞NKG2D配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抗分别阻断MICA/B、ULBP 1~3分子后,效靶比为20∶1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P值均<0.05;对RPMI 8266细胞的杀伤活性基本无变化,P值均>0.05。抗W6/32单抗封闭8266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无上升(P=0.721),而对RPMI 8266细胞的杀伤活性上升,P=0.000。1/2IC50的三氧化二砷处理后RPMI8226细胞ULBP...  相似文献   
963.
目的:Fomc法固相优化合成胸腺五肽(TP5)并对其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以延长TP5在体内的半衰期。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PEG化TP5,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和纯化,氨基酸测序仪测序。结果:经鉴定,合成的TP5和PEG化TP5与理论值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964.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随之各种降糖新药也不断出现,2005年,FDA批准Amylin公司的普兰林肽(Pramlintide)注射剂用于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这是一种人工合成激素,也是继胰岛素后第二个获准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本文重点综述Pramlintide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PICC置管的穿刺点在上臂与在前臂及肘关节优势比较。方法: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患者,穿刺点在肘关节以上;对照组为直视下PICC置管患者,穿刺点在肘关节或以下,对两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穿刺点皮肤状况、患者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导管植入深度短于对照组,局部感染发生及流速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上臂行PICC穿刺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穿刺点增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66.
<正>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脑梗塞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我院采用黄芪注射液合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7.
siRNA干扰HSP90α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RNA干扰方法建立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抑制表达细胞株,研究热休克蛋白90α抑制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HSP90αRNA干扰基因片段连接入pSilencer 2.1-U6 neo载体,重组质粒pSilencerHSP90经亚克隆、纯化、测序鉴定后,用电穿孔法转染到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内。经G418筛选后,阳性克隆被进一步分离培养,形成稳定的HSP90α抑制表达细胞株。将此细胞株作为siRNA干扰组,将未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siRNA对HSP90α的抑制效果,采用CCK-8法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测序表明HSP90α干扰序列完全正确;siRNA干扰组HSP90αmRNA水平降低,蛋白表达量也有明显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在48 h后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干扰组细胞有明显的G2/M期细胞周期阻滞。结论建立稳定低表达HSP90α的HepG2细胞株;下调HepG2细胞内HSP90α的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HSP90α靶向siRNA干扰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68.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方法:4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4mg唑来膦酸治疗,另一组接受4mg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住院双膦酸盐治疗的总费用、费用组成、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进行药物经济学的费用-效果分析。结果:唑来膦酸组(n=23)总费用低于伊班膦酸钠组(n=22),分别为2 409.22元和3 903.64元(P〈0.05);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8.3%和72.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费用-效果比为31.75和53.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69.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in)。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自然生物特性,通过gp-60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SPARC(一种酸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套筒冠附着体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颌多数牙缺失、仅余留2~6颗天然牙的患者15例,制作套筒冠义齿18件,随访6个月一2年,询问患者对义齿的主观感受、咀嚼效率、义齿固位和稳定性,摄X线全景片,了解义齿、基牙和牙周情况。结果患者普遍认为义齿易适应、美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有力。12例曾使用过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对比两种义齿,明显感觉套筒冠义齿更加舒适、美观、稳定。复查X线片示套筒冠修复后各基牙牙周膜正常,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套简冠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