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本文报道采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小檗碱体外抗5种支原体活性。结果显示:小檗碱有较强的抗唾液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的作用,其MIC50与MIC90分别为4与8μg/ml。抗尿素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作用相同,MIC50与MIC90为8与16μg/ml。抗精氨酸支原体作用较弱,MIC50与MIC90为16与32μg/ml。本研究结果提示:小檗碱在体外有明显的抗支原体作用,但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医生,将收到的医药回扣全部捐献给贫困地区失学辍学儿童,5年来累计捐资4万多元。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向媒体和上级部门举报本医院严重的回扣问题,可至今也没有什么结果,而他自己却成了医生中的“另类”,被骂成是医院的“叛徒”。  相似文献   
73.
目的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质粒pcDNA3.1(-)/E6通过Super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h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Western-blotting鉴定E6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ELISA检测pcDNA3.1(-)/E6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及48h)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12.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cDNA3.1(-)/E6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8kD的目的蛋白,即E6蛋白;pcDNA3.1(-)/E6+LPS纽培养上清中TNF-α与IL-1β的量明显低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pcDNA3.1(-)/E6+LPS组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HPV16E6蛋白瞬时高表达下调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1β。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HPV16 E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 E6)蛋白与hDaxx(human 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索HPV16 E6蛋白的致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GADT7-E6和pGBKT7-hDaxx重组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HPV16 E6蛋白与hDaxx的相互作用,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二者在酵母菌中的表达。将E6与hDaxx的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用5-氟尿嘧啶(5-FU)诱导凋亡,FCM法检测凋亡率。结果:E6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共转染pcDNA3.1(-)/E6和pcDNA3.1(-)/hDaxx的HeLa细胞,随pcDNA3.1(-)/hDaxx转染量的增加凋亡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16 E6蛋白与hDaxx在细胞内相互作用,hDaxx过表达可提高表达E6蛋白的HeLa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且这种关系存在剂量依赖性。E6蛋白可能通过和hDaxx的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采用PCR法,支原体压药敏试验采用本室研制的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剂盒。结果63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几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CT20.9%.Uu38.7%,Mh5.1%,CT+Uu5.4%,CT+Mh1.7%,Uu+Mh4.0%,CT+Uu+Mh1.4%。Uu和Mh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是克拉霉素,其次分别是交沙霉素和司帕沙星,耐药性最高的是罗红霉素,其次是氧氟沙星。结论CT和Uu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建议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克拉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自体血浆添加量和庆大霉素对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表型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自体血浆和庆大霉素对CIK细胞中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比例的影响,细胞计数、MTT法检测处理后的CIK细胞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自体血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庆大霉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3+细胞、CD56+细胞、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的数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1.4、1.7、1.4和2.5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庆大霉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IK细胞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分别为43.0%和90.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血浆对CIK细胞不同亚型比例无明显影响,庆大霉素可引起CD3+细胞、CD56+细胞、CD3+CD8+细胞和CD3+CD56+细胞减少,有一定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7.
解脲支原体药敏与tetM基因检测及生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耐药性机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81株UU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法扩增tetM基因并酶切,用UU MB抗原基因引物对 tetM基因阳性UU株进行生物群的研究。结果:281UU 82株对四环素MIC为16-256ug/ml,39株为8ug/ml,7株为4ug/ml,153株MIC<4ug/ml;121株MIC大于等于8ug/ml及2株MIC=4ug/ml者均出现377bp tetM基因阳性带;阳性检测率为43.77%。158株UU MIC小于等于4ug/ml未见类似扩增带,扩增产物用Hpa II酶切和电泳分析,均产生279bp和98bp两个特异性片段。281株UU用群特异性PCR分析,生物群1有166株,生物群2有115株,123株tetM阳性UU株,属生物群1,2者分别有54株和69株,分别占32.53%(54/166)和60.0%(69/115)(X2=7.94,P<0.05),结论:(1)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UU耐药性tetM基因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优点;(2)载有tetM基因的UU株可能成为四环素耐药株,应进行监测及随访;(3)我国衡阳地区UU四环素耐药株以生物群2占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281例患者DNA,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AI-1和FV基因多态性,并进行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大数据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评估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PAI-1和FV基因是否突变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指导抗血栓药物使用。结果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符合(100%);大数据发现本地区人群PAI-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19.33%、50.33%、30.34%),而FV基因型突变极少,多为野生纯合型(99.91%);PAI-1和FV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I-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I-1基因检测对静脉血栓药物应用极具临床意义,可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但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疾病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大肠癌基因筛查粪便样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大肠癌基因筛查粪便样本2090例,运用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分析与比较大肠癌基因筛查检测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样本不合格率、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报告周期、大肠癌筛查项目知晓率、样本复查率和圈员能力。结果与改善前相比,改善后样本不合格率下降(χ2=310.3,P<0.01)。目标达成率150.2%,进步率为94.4%。与改善前比较,报告周期缩短50%,项目知晓率提高至98%,样本复查率降至1.9%。圈员能力明显提升,效果维持较好。结论品管圈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筛查样本不合格率,持续改进新项目开展遇到的问题,提升圈员能力,可作为临床医疗活动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评价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在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NIPT检测的653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高风险孕妇行羊水穿刺术进行核型确诊,低风险孕妇进行产前产后电话随访.结果 6535例样本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88例,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