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体内输注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近交系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及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从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脾脏中分离CD8+CD28-Treg,于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建立前1 d输注给受者,比较不同的输注组间受者的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病理学表现.结果 来自自发耐受模型(LEW大鼠为供者,DA大鼠为受者)的CD8+CD28-Treg输注可以延长急性排斥反应模型(LEW大鼠为供者,BN大鼠为受者)受者的存活时间,由(14.0±2.2)d延长至(24.0±3.0)d(P<0.01),移植肝病理学显示排斥反应程度减轻.结论 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体内诱导的CD8+CD28-Treg具有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该免疫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犬拔牙窝模型,采用影像学分析方法评价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骨粉颗粒Bio-Oss®(简称Bio-Oss骨粉)并覆盖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膜(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membrane, mSIS)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 (简称Bio-Gide膜), 愈合4周和12周后的牙槽窝内成骨效果。方法: 拔除3只比格犬双侧上下颌共计18颗前磨牙的远中根,得到18个拔牙窝,随机平均分为3大组,并分别对各拔牙窝组进行以下操作:(1)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mSIS膜(mSIS组),(2)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BG组),(3)自然愈合(空白对照组)。每大组各随机平均分为2个小组,分别于手术后4周和12周取样进行微计算机体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 Micro-CT), 检测评价各组牙槽窝内新骨的生长情况,比较mSIS膜和Bio-Gide膜对拔牙窝内骨再生的影响。结果: Micro-CT分析显示,mSIS组和BG组在术后4周和12周的新生骨容积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mSIS组略高于BG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mSIS组和BG组的牙槽窝冠1/3区域新生骨容积比例显著高于中1/3及根1/3区域(P<0.05)。术后4周各组的新生骨密度值相近(P>0.05),术后12周时mSIS组和BG组的新生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12周mSIS组和BG组的新生骨小梁的数量以及排列紧凑程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mSIS略优于BG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小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屏障膜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植入拔牙窝内有利于新骨再生,mSIS膜与Bio-Gide膜的应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23.
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大鼠CD8+CD28-T抑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中CD8 CD2 8- T抑制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自发免疫耐受模型中CD8 CD2 8- T抑制细胞含量变化 ;通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体内输注验证CD8 CD2 8- T细胞的抑制功能 ,并检测其增殖、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和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 ,并与急性排异组相比较。结果 自发免疫耐受模型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含量 (31.5 %± 2 .6 % )显著高于正常大鼠 (5 .4 %±1.5 % )和急性排异组大鼠 (6 .0 %± 1.3% )。自发免疫耐受组CD8 CD2 8- T细胞明显抑制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增殖 ,体内输注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MST :10± 0 .8dvs 15± 1.8d ,P <0 .0 5 ) ,但急性排异组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无抑制功能。外源性IL 2 4 0U ml可逆转CD8 CD2 8- T细胞的抑制功能。CD8 CD2 8- T细胞不会增加靶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IFN γmRNA为高表达 ,而急性排异组无表达。PHA 5 0 μg ml和IL 2 4 0U ml、PMA ion 5 0 2 5 0ng ml和IL 2 4 0U ml联合应用可有效刺激CD8 CD2 8- T细胞增殖。结论 自发耐受组大鼠脾脏CD8 CD2 8- T细胞是一种T抑制细胞 ,在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抑制作用可能与IFN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供体特异性输血(DST)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D8+CD28-调节性T细胞(CD8+CD28-Tr),评价其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DST在正常BrownNorway(BN)大鼠体内诱导针对LEW抗原的CD8+CD28-Tr,体外验证其免疫抑制活性之后将其输注给LEW→BN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受体,观察输注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和肝脏病理学表现.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大鼠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DST可在正常BN大鼠体内诱导大量CD8+CD28-Tr产生,其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体内输注可缓解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LEw→BN).结论 DST可以在正常大鼠体内诱导大量CD8+CD28-Tr产生,其体内输注可以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DST可能有望成为体内诱导特异性CD8+CD28-Tr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162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正常组)、57例除回肠末段糜烂和(或)浅溃疡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是否≥60岁、性别进行分组。结果 1正常组: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68±55)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316±117)min,其中60岁以下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1±36)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1±98)min;60岁及以上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78±49)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54±114)min;两组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21),两组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女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6±42)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8±103)min;男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8±54)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25±112)min,两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2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59±42)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251±102)min,同正常组比较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35),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 60岁以上人群较60岁以下人群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但胃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患者小肠通过时间,明显较正常人缩短,提示其可能与肠道排空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敏感性。方法对9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门脾静脉宽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核素所测门脉压力进行对比性研究。4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统计各种方法诊断门脉高压的阳性率及相互关系。结果绝大部分病人会出现门、脾静脉不同区域的不同程度扩张。食道静脉曲张的轻、中、重组,门、脾静脉扩张程度无差别。门、脾静脉宽度与门脉压力无关。核素法对门脉高压的检出率最高。结论根据血管及脾脏情况可诊断门脉高压。不同方法对门脉高压的检出情况不同,核素法敏感性较高。门、脾静脉宽度与门脉压力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CD4^+ CD25^+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外周血、脾脏、结肠的改变及其作用。方法 建立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建模后1周及3周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氢化泼尼松(PSL)治疗组(在建模1周后分别每日给予SASP及PSL灌胃,治疗2周)共5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脾脏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单个核细胞中CD4^+ CD25^+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肠道积分评定组织学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TNBS大鼠模型。CD4^+ CD25^+ T细胞:建模后第1周在外周血、脾、结肠均较对照组升高,至第3周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SASP治疗后无变化,PSL治疗后在外周血、脾、结肠均明显低于建模后3周组。CD8^+ CD28^- T细胞:建模第1周在外周血、脾、结肠均较对照组升高,至第3周仍高于对照组水平,SASP治疗后在脾、结肠中较建模后3周组下降。PSL治疗后在外周血、脾、结肠均明显低于建模后3周组。结论 CD4^+ CD25^+和CD8^+ CD28^-这两种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的不同阶段中起着一定作用,且以局部作用为主。CD8^+ CD28^- T细胞可能与慢性炎症变化成正相关。PSL、SASP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均有明显疗效,PSL可减少CD8^+ CD28^- T细胞量,较SASP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体外检测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屏障膜的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的形貌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其体内屏障软组织长入骨缺损的作用及对促成骨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检测APP膜的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hBMSCs)接种于APP膜后第1、3、7天细胞增殖情况;接种后第5天,通过鬼笔环肽+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对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hBMSCs的增殖及黏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3只比格犬、18个实验位点的牙槽嵴保存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入APP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APP膜)、BG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和空白组(自然愈合),术后4周和12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各组成骨情况,脱钙后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愈合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下APP膜具有致密及疏松双层非对称及三维多孔超微结构。体外实验证实APP膜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及黏附,在接种后第7天APP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G组(P<0.05)。体内实验拔牙窝整体成骨情况:术后4周,3组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BG组间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0.05)。冠方成骨情况:术后4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侧骨嵴顶相对吸收量表明:术后4周,APP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各组颊侧骨嵴顶继续降低,APP组相对吸收量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膜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其在GBR中起到良好屏障软组织效果的同时,能够显著促进膜下方成骨及减少颊侧牙槽嵴顶吸收,推测其具有潜在的骨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2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造成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从简单的脂肪贮积到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各个阶段[1]。经尸检显示,在肥胖,包括病态肥胖的患者中,有10%~20%发展成为NASH。NASH阶段常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并有进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在NASH进展为肝硬化时肝组织内沉积的脂肪会突然消失(burned-out NASH),因此常常被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2]。也有相关报道,NASH可不…  相似文献   
30.
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可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肝移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移植排斥反应,能在移植后患者身上实现针对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是临床工作者最大的愿望。肝移植排斥反应是受者和供者间抗原不一致所导致的,在这一应答反应中,T淋巴细胞是核心因素,因此,研究T淋巴细胞在免疫耐受发生中的变化将有助于揭示这种特殊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