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MicroRNAs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和细胞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microRNAs在血管新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其对血管新生影响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血管新生的microRNAs两类。文章概述了近年来microRNAs在新生血管形成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尤艳利  姚斐  钱小路  舒适  周爽 《河北中医》2010,32(10):1595-1596
<正>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一支奇葩,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近年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居我国自然学科类首位,针灸学专业更是炙手可热。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为军事院校中惟一的中医教育和培训基地,每年都承担对外援助的中医专业外训学员培训,在针对留学生《腧穴学》授课过程中进行了新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从病位、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其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失语、排尿功能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针刺督脉为主或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炷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逐痹、补虚助阳、扶正祛邪等功效。《灵枢·官能》篇中所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  相似文献   
15.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低氧诱导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转录因子,由Semenza和Wang于1992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1],在低氧诱导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调控一系列与缺氧适应有关基因的表达以保持机体的氧稳态.  相似文献   
16.
17.
251例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体质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并分析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杨浦区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抽样调查,现场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该区睡眠障碍的中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结果睡眠障碍患者与正常中老年人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较易具有偏颇体质的倾向;偏颇体质中虚性体质较多,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最多。从性别上看,中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女性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比例较男性高。结论气虚质、阳虚质人较易发生睡眠障碍,可以针对体质类型为临床治疗睡眠障碍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点刺内迎香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点刺内迎香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点刺患侧内迎香,令患者搐鼻出血,治疗两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42例中,治愈3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点刺内迎香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能在短期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在内质网应激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中,中医中药已经作为新的研究热点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的研究也表明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无论是中药单体、中成药、复方或中医针灸,都能有效影响相关信号因子的表达。该文主要介绍当前基于内质网应激(ERS)的中医中药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产科对产力异常产妇所使用的催产方法,不论机械的还是药物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我国早在西晋时期王叔和《脉经》中就有关于针刺下胎的记载,经过各代医家的长期实践,积累了大量针刺下胎助产的临床经验,其中合谷穴、三阴交穴使用频率位列第1位,合谷穴多用补法而三阴交穴多用泻法。针刺下胎或针药结合催产在现代临床中亦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