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含"十八反"甘草与甘遂、芫花、大戟古方的配伍药物、剂型、年代、用法、组方药味数目等特点。方法:采用PASW18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甘草与逐水药反药同方在配伍方面,较为重视与温阳、化痰、理血等药的配合,以肉桂、干姜、细辛、半夏、当归、大黄、川芎等药为主。剂型涉及膏、丸、汤、散等8种;唐代多用汤剂,宋代多用散剂,清代均为膏剂;用法明清以前内服为主,清代主要为外用膏剂。结论:"十八反"甘草与逐水药同方配伍高频药物以温阳、化痰、理血等功效为主;剂型以膏最多,丸、汤次之;用法方面外用多于内服。  相似文献   
42.
当归-川芎药对不同制法与配比抗氧化活性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归芎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采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当归-川芎10个配比,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不同配比不同制法的30个样品,均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且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水提液的协同作用范围窄,几乎成点状分布,拮抗作用范围呈6条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分布;醇提液的协同作用呈小条状分布,拮抗作用呈点状分布.在先水提后醇提液协同作用呈条状分布(3条),拈抗作用旱点状分布.总之先水提后醇提液的协同作用区域大于醇提液,水提液次之;3种提取方法大部分区域均未表现出明显协同与拮抗作用.结论: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4.
宁夏枸杞在我国不同栽培产区环境中,发生了明显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分化.为探讨我国不同栽培产区宁夏枸杞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该文利用荧光标记辅助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我国主要栽培产区宁夏银川平原、内...  相似文献   
45.
中药十八反的现代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探寻十八反药在现代临床中应用的规律,以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以基于频次统计及最大频繁模式挖掘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1 964篇临床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现代临床中含有十八反药对复方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其适应证以复杂性、难治性病症为主,复方中部分十八反药对的配伍比例有一定规律,且较其他方药有更多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用药形式。说明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人们对十八反方药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变化,逐步肯定了部分相反药对可以有条件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6.
中药药对是联系方荆和中药的重要环节.虽然传统中医理论对药对中药味的组成方式有多角度的论述,但相比论著丰富的方剂理论还不够系统.本文分别采用标准关联规则发现Apriori算法以及改进多数据库计算方法,对从历代药对文献中收集整理得到的625个药对347味药中包括性味、归经、功效等共49个属性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挖掘研究,并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更适用于分析药物间的关联规则,集中度更好,更易于发现有价值的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47.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香-没药配伍有效成分对应靶基因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能的作用机制.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相关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得到乳香-没药主要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标预测.同时通过DrugBank,GeneCards及...  相似文献   
48.
考察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促渗剂作用下,香附四物汤效应部位(XBW)贴剂中6种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特性并优选适宜促渗剂。采集大鼠不同促渗剂组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UPLC-MS/MS测定血浆中6种成分的浓度,DAS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各组不同时间点6种成分血药浓度的总因子得分F,以F代替血药浓度对t做曲线,以该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指标判断不同促渗剂的促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增加,说明促渗剂效果显著,其中以5%薄荷醇促渗效果最为明显。5%薄荷醇能显著促进XBW中6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为香附四物汤开发为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并建立不同产地丹参茎叶UPLC指纹图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对其特征峰进行定性研究,为丹参地上茎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构建丹参茎叶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质谱检测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压3.0 k V;离子源温度120℃;雾化温度400℃;雾化气800 L/h。同时应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分析5个不同产地12批丹参茎叶样品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并通过UPLC/Q-TOF/MS对丹参茎叶共有峰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获得丹参茎叶UPLC特征图谱,共有峰13个。12批丹参茎叶的相似度为0.823~0.997,聚类分析、PCA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丹参茎叶UPLC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的识别为其质量控制和丹参非药用部位利用价值的挖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采用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法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采用UPLC-Q-TOF/MS方法分析正常大鼠、急性血瘀大鼠和给药佛手散干预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之间的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研究急性血瘀大鼠给药佛手散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探讨佛手散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结果在急性血瘀大鼠尿液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主要和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鞘脂类代谢3条代谢通路相关。而佛手散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紊乱的代谢通路并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性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阐明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