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中药大川芎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运用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Q-TOFMS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结构,主要结构类型为:酚类、有机酸类、苯酞类及含氮类化合物。同时,对大川芎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分析。结论:经超高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可以鉴别中药复方中的成分,为寻找大川芎方的物质溯源提供依据,为中药复方成分的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建立用于血浆中补肺活血胶囊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SD大鼠灌胃补肺活血胶囊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经眼眶静脉丛取血,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7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对当归-川芎(简称归芎)药对不同配比组方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效应与物质的关联性及其程度.方法:首先将各效应指标进行标化,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进行效应整合,将专家评分法与近10年来相关文献中对各效应指标的检测频次统计相结合,综合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将各指标的标化值乘以权重系数后相加即得总效应值;最后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将归芎药对中7种主要效应成分和总芳香酸、总苯酞内酯的含量与其总效应分别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归芎药对1.5∶1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1∶1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效应最好,1.5∶1醇提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当归提取物的总补血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川芎提取物,川芎提取物的总活血化瘀作用和调经止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提取物;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归芎药对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作用和调经止痛效应最好.养血补血的效应物质主要为芳香酸,尤其是绿原酸和咖啡酸;芳香酸和苯酞内酯都是活血效应物质,尤其是绿原酸、洋川芎内酯I和H对活血效应影响较大,调经止痛的效应物质也为芳香酸和苯酞内酯,尤其是藁本内酯、咖啡酸、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Ⅰ对调经止痛效应的影响较大.结论:归芎药对中芳香酸和苯酞内酯都对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功效具有贡献,芳香酸更偏重于养血活血,苯酞内酯更偏重于调经止痛.该研究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方药功效各测定指标进行整合,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将方药成分含量与其整合效应分别进行拟合性相关分析,从而阐释方药不同功效的效应物质及其对整体功效的贡献大小,为方药复杂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表征相反/相恶/相畏多元配伍特征的毒效复合作用模式。探索性地提出导致中药配伍禁忌的8个可能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促进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毒性成分而致毒;成分间相互转化致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功效物质的溶出释放而降效;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某功效物质的破坏或失活而减效;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而致毒;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酶系的活性及其调控产生不利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作用模式及其可能机理与七情配伍关系的相互关联,为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科学实质的揭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5.
探讨“十八反”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年代、剂型和用药特点.从96 429张方剂中搜集到藜芦类方剂100首,采用关联规则、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药物配伍、年代和剂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藜芦类方剂在在配伍药物方面,与细辛、附子、雄黄、苦参、川芎、人参、肉桂、桔梗、干姜、当归等配伍较多.用法以外用散剂居多.藜芦类反药配伍方剂以宋代运用频率最高,剂型以外用散剂为主,该类方剂较为重视与温阳益气、燥湿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的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6.
中药安全性包括配伍禁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切。围绕中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立足于中医丰富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开展古今文献整理和临床情况系统分析,结合建立适宜于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以及实验验证,阐释中药配伍禁忌相反关系特点,趋利避害的规避原则,一定配伍环境中反药同方应用特征。文献挖掘-临床分析-实验验证-深化认识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与方法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7.
黄晓晨  宿树兰  钱大玮  刘培  尚尔鑫  段金廒 《中草药》2014,45(21):3074-3080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促渗剂作用下,少腹逐瘀方贴剂(SZTP)中9种效应成分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并优选适宜的促渗剂,为SZTP的研发、临床用药和传统剂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UPLC-TQ/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接收室中药物浓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一种中药多组分经皮渗透研究的评价方法以求算累积渗透量及稳态透皮速率。结果与无促渗剂组相比,不同浓度促渗剂混合组稳态透皮速率(JS)均明显增加,说明促渗剂效果显著,其中以2.5%氮酮+2.5%丙二醇促渗效果最为明显,为无促渗剂组的2.7倍。结论氮酮和丙二醇能显著促进SZTP中9种主要效应成分的经皮渗透效果,为SZTP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斑马鱼模型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TCMSP数据库获取COPD相关靶点,并采用交集法筛选出与瓜蒌薤白半夏汤活性成分作用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斑马鱼炎症模型对筛选的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瓜蒌薤白半夏汤共筛选出成分955个,潜在活性成分106个,核心活性成分如芹菜素、茴香酸、美迪紫檀素、金圣草黄素、香叶木素等74个,对应靶点1134个;PPI网络分析获得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COPD的关键作用靶点408个,包括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1,PTGS1)、胰岛素(insulin,IN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与瓜蒌半夏薤白汤干预COPD作用相关的生物过程1096个,如炎症反应、细胞溶质、酶结合等;相关信号通路125条,如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斑马鱼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显著降低IL-6、B淋巴细胞2(B-cell lymphoma 2,BCL2)和EGFR mRNA表达水平(P0.05),降低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s 8,CASP8)m RNA表达水平。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IL-6、BCL2、CASP8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P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的总活血化瘀效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组中50%乙醇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不同制法中50%乙醇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且50%乙醇提取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作用最优,为临床更有效应用丹参-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氯雷他定血药浓度的HPLC荧光检测法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血浆中氯雷他定(loratadine)含量的方法,以评价氯雷他定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C18,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90∶100∶6∶0.15);流速为1 mL·min-1;荧光检测器测定波长,Ex=274 nm,Em=450 nm。结果HPLC测定线性范围为0.2~30 μg·L-1,最低定量限0.2 μg·L-1,方法回收率为96%~98%。人体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实验片、胶囊与对照片间的AUC,tmax,Cmaxt1/2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7%±17%和100%±14%。AUC和Cmax经可信区间法检验生物等效。结论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