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成人骶尾前囊性畸胎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6例骶尾骨前囊肿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手术路径、手术要点等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5岁.临床症状为肛门坠胀疼痛感,排便不净感,小便频次增多等.7例为术后复发,9例为首诊.肛门指检于直肠后或直肠侧方触及质韧或囊性半圆形包块,活动度差,包块下缘与肛缘无明显界限,直肠黏膜光滑完整.MR检查表现为骶前囊性或囊实性占位,边界清楚,直肠或阴道被推压.手术采用侧卧位或是折刀位,骶尾部中线纵形切口,上至骶尾关节上2.0 cm,下至距肛缘约1 ~2 cm.仔细找到瘤包膜,紧贴包膜向四周锐性解剖游离,直至完整切除.结果 单纯经骶尾部入路顺利完成手术15例,腹骶联合切除1例.10例患者手术时包膜破损,清除内容物后完整剔除包膜;6例完整切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愈,一期手术治愈13例,二期手术治愈1例;术后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愈.无直肠、肛门括约肌、马尾神经和骶前静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囊性畸胎瘤.结论 经骶尾部手术切除骶前囊性畸胎瘤安全有效;完整切除肿瘤包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i系统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i系统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手术7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腹部5个戳卡、2次变换手术体位、2次对接机器人的方法进行。 结果7例患者中4例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其中2例有恶性变;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其中1例合并有直肠癌;1例为结直肠多原发癌。中转开腹2例,1例因较严重的上腹部粘连中转,另1例因合并巨结肠而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332.0±95.2)min(150~430 min),未中转开腹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4.0±61.9)min(280~430 min);机器人平均安装时间为(37.9±6.4)min(30~50 min),中间转换机器人位置的平均时间为(14.0±2.2)min(10~15 min)。平均估计失血量为(157.1±60.8)mL(100~250 mL)。对于恶性病例,淋巴结检出数目平均(26.3±15.2)枚(18~49枚)。 结论采用腹壁5孔、2次变换手术体位、2次对接机器人的方法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亦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应我院的邀请,日本国九州大学医学部部长山元寅男教授和副事务长桑野贡先生于1988年6月15日至6月19日来我院进行友好访问和讲学。我院和九州大学医学部建立友好关系已四年,两校往来和学术交流日益发展,山元寅男教授做了重要贡献。访问期间,山元寅男教授为我院作了消化与吸收和胃壁血管结构与溃疡病的关系等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44.
45.
大肠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在发达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高发国家水平[1]。大肠癌是我国肿瘤登记地区排名第2位的常见消化道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5位[2]。大肠癌的转归和预后与病变分期紧密相关,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12%[3]。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大肠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4]。由于大肠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无特异性易被忽视,60%~70%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5],住院治疗费用高,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生活质量。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成为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依赖于大肠癌的筛查。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大肠癌筛查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期待大肠癌筛查的不同方案在自然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后更合理的盲肠直肠吻合方式。 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连续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4例S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例,女性31例;年龄36~75岁,平均60.5岁。所有患者均选择行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手术在常规开腹或是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盲肠直肠吻合方式采用回盲瓣对侧的盲肠侧壁与直肠残端进行端侧吻合。 结果传统开腹施行手术18例,腹腔镜辅助手术16例。术后1~3天开始排便,6~20次/d,术后第5-6天时排便次数逐渐减少。22例患者在术后10天时大便次数减少至8次/d以内;10例患者术后出现稀水样便伴肛门疼痛,经口服易蒙停、思密达等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5例、尿潴留2例、炎性肠梗阻2例。30例患者得到随访2月至8年,大便次数保持在1-6次/d。2例患者7年后诉肛门坠胀,排便不净感。1例患者于术后4.5年时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7例患者术后立即感觉治疗效果满意,占80%;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对手术治疗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对于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的STC患者,结肠次全切除盲直端侧吻合可以作为术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腹骶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可行局部根治性切除但又难以保留肛门的97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人院顺序交替分为腹会阴组(49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腹骶组(48例,行腹骶联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与腹会阴组相比,腹骶组手术时间(包括第2次调整体位的时间)明显延长[(188±45)min比(143±48)min,P=0.000],非计划性前列腺或阴道损伤发生率降低[0比14.3%(7/49),P=0.032],会阴部切口感染率降低[2.1%(1/48)比18.4%(9/49),P=0.040]。结论腹骶联合切除术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8.
科林公司1986年创立于台北,“专业化的经营理念,致力提升品质,进求全面的客户满意度”是科林的一贯宗旨。十六年的眼科服务让广大医师逐渐认识到——科林专业化,购买无牵挂。1999年,科林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亚洲眼科仪器公司第一家。 为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本公司经常邀请国外眼科专家来华讲演,赞助国内医师出国学习,增进两岸医师学术交流,提供世界一流的眼科医疗技术与整套解决方案,开办仪器设备说明会、动物实验室、科林教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9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2号外显子12、13编码子突变情况,并结合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者为37例,突变率为41.6%。其中12编码子突变为29例,突变率为32.6%。13编码子突变为8例,突变率为9.0%。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越多K-ras基因突变率越高,有肝转移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结论:K-ras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PPH治疗痔病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H在痔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和江苏常州生产的吻合器,对40例Ⅲ、Ⅳ期痔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5min,住院时间5~10d,所有病例术后痔回缩,无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PPH是治疗痔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身体损害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