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2.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水-NaBr系统的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探索了NaBr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有两个双水相区和偏光区的位置,盐浓度愈大,双水相区和偏光区愈向相图两侧移动,当NaBr浓度高于0.2mol/L时,双水相区与偏光区发生偏离,部分双水相区上相偏光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NAC组,测定各组肺含水量、湿/干质量比值,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并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量。结果NAC组大鼠肺含水量、湿/干质量比值、TNF-α含量、白细胞计数均少于LPS组(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能通过阻断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来抑制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VC)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对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2例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采用间歇正压通气(SIMV)、SIMV+NO、PRVC和PRVC+NO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及肺功能改变,并于NO吸入前后记录血浆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前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0min,SIMV和pRVC组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PRVC组肺静态顺应性(Cst)显著增加(P<0.05).在NO吸入后,SIMV及PRVC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由(34±4)mmHg、(38±8)mmHg降至(26±3)mmHg和(21±5)mmHg,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PRVC+NO组Cst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增加(P<0.05);上述指标在SIMV、SIMV+NO组则无明显变化.此外,NO吸入后MetHb虽有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与SIMV+NO相比,PRVC+NO能进一步降低心脏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mPAP,增加其Cst及PiO2/FiO2.  相似文献   
2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处理(附18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本科近一年半因颅脑外伤住院治疗的病人 330例 ,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病人的发生率、CT检查阳性率、分级、处理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纳入标准 头皮撕脱伤、粉碎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脑实质性损伤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 )。1 2 一般资料 本组颅脑外伤 330例中男 2 39例 ,女 91例。年龄 2~ 86岁 ,平均 40岁。GCS 3~ 15分 ,平均 9分。其中GCS 3~ 8分 81例 ,9~ 12分 136例 ,13~ 15分 1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2 5 0例 (75 76 % )。1 3 CT的tSAH定量评估方法 用…  相似文献   
26.
我院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协作组于1990~1990年,使用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慢肾丸”为主,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32例,疗效满意,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危重症甲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甲流危重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WBC进行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患病初WBC正常者5例,降低者3例,以L降低为主,最低达0.60×109/L。病程中8例患者WBC和N均明显升高,WBC最高达36.42×109/L,N最高达33.27×109/L;甲流危重症患者CD3+(55.13±16.16)%、CD4+(27.25±9.5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细胞(CD19)、NK(CD16+CD56+)细胞、CD8+及CD4/CD8比例较健康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1.81±1.25)%稍低于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8例甲流危重症中有6例孕妇,1例死亡患者的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含量为本研究中最高。结论甲流危重症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下降,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甲流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检测可作为监测甲流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正>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lipping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ruptured wide-necked aneurysm. Methods 143 patients with ruptured wide-necked aneurysm were treated by clipping (n = 83) 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n = 60) . Their complication rates, recurrence rates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at six months after leaving hospital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endovasular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相似文献   
29.
血管内治疗与夹闭术治疗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破裂性微小动脉瘤的特点,评价夹闭术及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5例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分别采用夹闭术(28例)和血管内治疗(17例),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结果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共45例,宽颈动脉瘤占84.4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术前Hunt-Hess分级及出院时G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性微小动脉瘤多为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治疗均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ICU应用甘露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应用甘露醇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中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APACHEⅡ评分P值均<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APACHEⅡ评分是ICU应用甘露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