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方法 观察尖部活检时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设计2种方法来降低疼痛程度.设立3个研究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评估应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列腺尖部活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活检.肛管局麻组:10例,插入直肠探头前行肛管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10 ml从肛门口向肛管方向环绕腹侧半圈局部浸润麻醉肛管,然后再插入直肠超声探头进行活检.针刺痛觉测试组:15例,穿刺针轻轻接触直肠,以患者有无疼痛的自主感觉判断齿状线的位置(齿状线上方无痛觉,下方有痛觉),然后从齿状线的上方进针活检.3组患者均先行尖部活检,VAS评分结束后再行前列腺其他部位的活检.结果观察尖部活检引起患者剧痛时的进针点,发现其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尖部活检3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46±1.24,肛管局麻组1.84±0.78,针刺痛觉测试组1.98±0.67(P<0.05);肛管局麻组麻醉时的疼痛评分为5.24±0.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肛管局麻组各有1例术后肛周疼痛,针刺痛觉测试组1例术后发热38.4℃. 结论 前列腺尖部穿刺活检引起的疼痛主要由活检针刺穿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引起.通过针刺痛觉测试从齿状线上方进针能显著减轻疼痛.肛管局部麻醉虽然能减轻活检时的疼痛,但由于麻醉本身即能引起患者明显疼痛,无益于改善患者整个穿刺过程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32.
第26届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大会(World Congress of Endourology & SWL)将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为办好这次会议,让更多的国外专家学者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的面貌和作为主办国的诚意,激起国内广大同仁对本届WCE的热情,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本次盛会中来,大会组委会将在全国多个大型城市举行WCE中国行火炬接力会,并邀请国外知名腔道泌尿外科专家参会.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各年龄段前列腺总体积(T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计算TZV与TPV的比值即移行区指数(TZI)的数值。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直肠B超测量1 563例BPH患者前列腺和前列腺移行区最大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V、TZV以及TZI。分析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各年龄组TPV、TZV和TZI值分别为:50~59岁年龄组TPV(32.27±15.76)ml、TZV(9.55±7.98)ml、TZI 0.28±0.13;60~69岁年龄组TPV(40.93±17.45)ml、TZV(14.94±11.83)ml、TZI 0.34±0.16;70~79岁年龄组TPV(46.56±20.31)ml、TZV(19.54±19.25)ml、TZI 0.39±0.16;80~89岁年龄组TPV(47.85±26.63)ml、TZV(20.40±16.78)ml、TZI 0.41±0.19。BPH患者的TPV、TZV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性(r1=0.232,r2=0.256,P均<0.01),TZ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要高于TP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结论:BPH患者的TPV、TZV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TZV增长的幅度要高于TPV增长的幅度,前列腺增生以移行区增生最为显著,并且我国BPH患者的移行区指数与其他人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4.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调研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我国泌尿外科医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认识程度以及BP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调研对象为全国11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部分专职泌尿外科医师和BPH患者.医师问卷主要包括泌尿外科医师对BPH临床进展性的认识以及目前的诊治措施等问题.患者问卷主要包括BPH发病年龄、症状特点以及接受治疗的愿望等问题.结果 对合格的289份医师问卷和4253份患者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98.6%的泌尿外科医师认为BPH是一种临床进展性疾病,但是对临床进展性高危因素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98.1%的患者就诊时属于中、重度BPH,夜尿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症状.治疗过程中泌尿外科医师以及BPH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就是迅速改善下尿路症状.结论 本调研是第一次针对泌尿外科医师和BPH患者的专项临床调研,调研结果将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BPH的治疗现状并有利于我国BPH诊疗指南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5.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症感染诊治体会(附专家点评)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99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治疗。 方法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5月 72 1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 7例 ,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37~ 5 6岁 ,平均 4 4岁。均表现为术后 1~ 12h内出现高热 ,血压降至 80 / 5 0mmHg(1mmHg =0 .133kPa)以下 ,心率 >110次 /min ,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细菌学检查结果 ,诊断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 30 0 0~ 4 0 0 0ml,必要时输血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如多巴胺 2~ 5 μg·kg-1·min-1滴注 ,必要时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 4~ 8μg/min滴注 ,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滴速。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者可应用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对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中毒症状明显者可尝试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 10~ 2 0mg静脉推注。 结果  7例均在 8~ 4 8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物 ,3d后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 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可发生重症感染 ,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后果。感染原因多为术前尿路感染未能得到良好控制 ,术中输尿管灌注压力过高 ,术后引流不畅等。治疗以抗感染及  相似文献   
36.
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PCA)在许多西方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因的第2位。我国PCA的发病率虽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跃居第3位。PCA的自然病史较长,肿瘤增殖速度缓慢,组织学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检测非甾体类抗炎药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中RECK基因表达的调控,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实验组(3组)分别以不同浓度(10、100、1000μmol/L)NS398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而对照组则无NS398,各组均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抽取各组细胞总RNA,检测RECK基因与MMP9的表达;抽取各组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株中RECK基因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100μmol/L组升高最明显,而MMP9的含量明显降低;实验组RECK蛋白的表达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NS398有明显的诱导RECK基因表达的作用,是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在前列腺癌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疾病 ,占美国男性主要死亡原因第二位 ,近年来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 。临床上亟待一种敏感的技术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演进趋势及预后进行评价 ,增加对前列腺癌本质的认识。新近发展的高通量基因表达分析平台———基因芯片及组织芯片技术 ,具有多样品并行处理能力 ,分析速度快 ,所需样品量少 ,污染少 ,现已用于前列腺癌的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及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我们对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技术在前列腺癌基因诊断研究方面的初步应用简要综述如下。一、基因芯片、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原理基因芯片 (g…  相似文献   
39.
SILS单孔平台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SILS单孔平台下肾切除术的可行性,我们利用SILS单孔平台成功完成3只4侧猪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治疗方法:14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其中1例行右肾切除术;3例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4例行经腹腔手术,其中3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肾盂癌根治术.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输尿管复位矫形术的开放组、后腹腔镜组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 h、3.6 h和2.1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m1、80 ml和7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天、5天和6天.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术后4~6周拔除双J管.随访6个月~4年,B超和(或)IVP复查无吻合口狭窄,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16例术前有右腰酸胀不适感症状者完全缓解.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应成为临床首选方式.经腹腹腔镜较后腹腔镜在腔静脉后输尿管段粘连严重的治疗和手术视野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