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初步建立了以胃癌石蜡切片组织为材料,应用PCR—RFLP法对癌基因c-Ha-ras第12位密码点突变进行测定的技术,这一技术方法的建立,对于肿瘤研究方面,在进一步扩大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的联系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我们对石河子地区106名60岁以上汉族老年人作了血气调查,其中不包括已确诊患有肺部疾病、糖尿病、肾疾病的老年人。106人中男性78例,女性28例。受检者均能自理生活,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動如上楼、散步、慢跑、家务劳動等。所有对象均在新疆生活20年以上。受检者耳垂热敷至少5分钟,使毛细血管血充分動脉化后取血。取血后立即以丹麦BME_(33)型血气分析仪测定pH,Pco_2及P0_2,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23.
每日剂量为2~6克,持续应用2~40个月的维生素B_6后,在7名成年人中发生了运動失调和严重的感觉神經系统的功能失调。肢体远端的位置觉和震動觉受损,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较少受影响;所有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并无中枢神經系统机能失调的明显体征。  相似文献   
24.
手指指腹在手的功能及美容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指指腹缺损后的修复方法较多,如交臂皮瓣、邻指随意皮瓣等,但均须二期断蒂,且外形臃肿,感觉差。带指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虽有感觉但供区手指瘢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外形与功能。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足母]趾腹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研究,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87侧,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以及掌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结合石膏外固定3种手术方式.结果 随访7~18个月,平均11个月.3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为83.3%,87.1%,88.6%.结论 3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异.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因急性酒精中毒经门诊心电图确诊的心房纤颤患者6例。分别对他们进行催吐、洗胃及应用特效解毒药:盐酸纳洛酮、盐酸普罗帕酮等加葡萄糖静脉点滴治疗。根据患者中毒的轻重,补充能量及调节电解质平衡,并对症及综合治疗。结果:15min恢复窦性心律的有3例,另3例在4~12h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心房纤颤的患者应用特效解毒药盐酸纳洛酮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吻合静脉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7年至2012年,对5例膝周或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静脉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 结果 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来出现明显肿胀、瘀斑、水泡等回流不畅表现,成活后皮瓣色泽、弹性、外观、功能均满意. 结论 吻合静脉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可有效解决膝周及小腿上段严重创伤、骨及固定物外露、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皮瓣移植后回流不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135例前臂、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急诊或限期应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57例、腹部带蒂皮瓣78例修复。结果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57例中静脉回流障碍坏死1例、轻度感染3例,清创短期换药后愈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78例中,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感染2例,皮瓣下血肿6例,皮瓣部分撕脱2例,完全撕脱1例。随访113例,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9个月,移植皮瓣无色素沉着和挛缩现象,手指屈伸、拇指对掌功能无明显影响,感觉功能恢复欠佳。结论前臂、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急诊或限期应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均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性,60岁,2012年9月以上腹部饱胀感伴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来诊。患者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部居中可扪及9 cm左右类圆形肿物,较光滑,质地稍韧,活动度较大。经胃镜检查见浅表性胃炎。遂行肝胆系统常规检查:于肝左叶下缘见108 ×85 mm×92 mm混合性肿物,轮廓比较完整,与肝脏及胰腺有较好分界,其内分布有较大范围不规则液化区,透声一般,推挤病灶具备较大活动度,可随体位自上腹部移动至肝门区,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经常规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病灶与胃关系密切,随后开水冲服速溶型有回声胃肠超声助显剂50 mg至700 ml,右侧卧位观察病灶与胃小弯浆膜层胃壁关系密切,并见胃黏膜肌层增厚,但黏膜层较连续规整。病灶区血流显示不典型。另于肝右叶见9.8 mm×6.7 mm高回声结节,较均匀。超声拟诊:(1)上腹部巨大混合性包块,与胃小弯浆膜层关系密切,注意胃间质瘤。(2)肝右叶高回声结节,注意肝血管瘤。因瘤体巨大,具备恶变倾向,应患者要求转诊至辽宁省肿瘤医院,后随访患者及相关手术资料:患者住院期间,CT拟诊上腹部恶性肿物伴肝转移。术中观察病灶表面光滑,未与周边组织粘连,有良性特征,术中病理提示病灶良性,遂行肿物切除,病理证实为胃浆膜层间质瘤。  相似文献   
30.
在子宫癌的癌变早期,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殖和核分裂;在子宫内膜增殖期,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比较旺盛,此时均有利于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核型分析。为此,我们根据青岛医学院妇产科的研究经验,利用门诊病人的子宫内膜直接制备染色体,并在技术及方法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已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的建立,不仅对妇女染色体病可迅速诊断,而主要是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也可以从染色体的早期变异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