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对皮肤松弛忠者选用肿胀麻醉额颞部除皱术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 25例应用肿胀麻醉法行额额部除皱术,术前合理设计,于帽状腱膜下分离,术中酌情切断皱眉肌、降眉肌及额肌,去除少量皮肤。分层缝合。结果 25例患者满意,疗效良好。结论 肿胀麻醉额颞部除皱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吉非替尼治疗进展后,接受吉非替尼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EGFR罕见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和进展后再治疗.初次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1版,分析指标为客观缓解率(RR)和第1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再治疗评价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分析指标为第2次无进展生存时间(PFS-2)和总生存时间(OS).毒性评价采用NCI-CTCAE 4.0版.采用Kaplan-Meier法对PFS-1、PFS-2和OS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6例患者的初次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RR达66.7%;中位PFS-1为10个月(95%CI:6.6~13.4);再治疗后的中位PFS-2为9个月(95%CI:6.9~11.1);中位OS为28个月(95%CI:10.4~45.6).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1~2级的皮疹、腹泻、乏力、恶心呕吐和转氨酶增高.结论 本研究EGFR罕见突变肺癌患者在吉非替尼进展后再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柔肝消癥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柔肝消癥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肝功能、肝纤维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癥丸对改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4.
临床上面积较大的皮肤瘢痕及色素痣,多以分次切除或切除后植皮治疗,刀口瘢痕较长,或植皮区周缘瘢痕较明显,影响美容效果.应用十字星形切除可使创面缩小到最小范围,最终达到皮肤纹理一致后,再稍加修复,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
孙岚  韩冬  张英鸽  王琛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8):1391-1394
 目的 本研究应用无修饰的单壁纳米碳管 (naked single wall nanotube, NSWNT) 对小鼠灌胃,探讨单壁纳米碳管 (single wall nanotube , SWNT) 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 SWNT 分别以 50 , 100 , 150 mg·kg-1 剂量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 10 d 后,于末次给药 30 min 后,小鼠眼球取血及小鼠内脏采集 , 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及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 SWNT 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升高。光镜观察组织切片发现肝脏,肾脏,肺脏及胃肠道有显著的出血,充血。 结论 ① SWNT 可以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② SWNT 可被胃肠道吸收;③由于脑组织未被 NSWNT 损伤,推测 NSWNT 可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66.
孙岚  吴捷 《河北医学》1999,5(8):15-17
目的 通过对诊刮的子宫内膜作临床病理分析,讨论内膜诊刮的病因及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复习325例30岁以上内膜诊刮病理切片,观察各年龄组与内膜病变的特点,并根据诊刮原因分析各组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 临床诊刮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多,大部分为功能失调内膜,良性增生性疾病各年龄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在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两者相比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育龄期  相似文献   
67.
中药灌肠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5例,中药汤剂灌肠,1次/d,同时每周按摩前列腺2次;对照组80例,口服加替沙星400mg,1次/d,并每晚热水坐浴30min。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55例,有效率89.41%;对照组痊愈28例,有效率72.50%。两组相比χ^2=15.725,P〈0.01。治疗组随访60例,复发2例(3.33%);时照组随访50例,复发10例(20.00%),两组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前列腺按摩对性病后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8.
摘要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和芦丁组合物(MLR)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 小鼠72只,随机分为 6组(n=12),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多巴组(50 mg·kg-1)和MLR小、中、大剂量组(140,280,560 mg·kg-1)。小鼠腹腔注射1 甲基 4 苯基 1,2,3,6 四氢吡啶(MPTP)30 mg·kg-1,建立亚急性 PD模型。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评价小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和体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 MPTP 损伤通路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多巴胺转运体(DAT)、胶质源性纤维蛋白(GFAP);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中脑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MLR 可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运动协调能力(P<0.01或P<0.05)。MLR (280和560 mg·kg-1)可增加 TH 阳性神经元数目(可分别达到正常对照组的69.00%和77.95%,P<0.01)和 DAT 阳性神经元数目(可分别达到正常对照组的68.53%和70.40%,P<0.05),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P<0.01)。MLR 各剂量组脑内单胺递质紊乱均显著改善。结论MLR 可显著改善 MPTP 致小鼠运动协调能力损伤,并可能通过调节脑内递质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治疗 PD 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评价口服营养补充(ONS)疗法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后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 响,提出合理的营养供给方案。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确 诊卵巢癌患者共 102 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 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指 导,试验组应用 ONS(Ensure ® ,250 ml,1. 06 kcal,每毫升含 0. 0356 g 蛋白质,美国雅培实验室生产)3 次/ d,连续 15 周。 比较两 组患者出院前、3 周、9 周和 15 周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血清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 以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 结果 对照组 48 例和试验组 49 例最终完成临床随访。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具 有可比性(P>0. 05)。 试验组随访 9 周和 15 周的体重和 BMI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SG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卵巢癌患者进 行手术切除和常规静脉化疗后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常规进行 ONS 对提高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及二膦酸盐类药物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比较 3 1例口服阿法骨化醇与42例未口服该药的脊髓损伤患者 ,以及 2 2例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与 2 4例未口服该药的脊髓损伤患者第 4腰椎和股骨近端及其分区骨密度变化的差异。结果是否口服阿法骨化醇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保持无显著影响 ;但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患者的股骨近端 (total)骨密度较未口服该药物患者下降少 ,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对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