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腭裂修复术后患者与正常人群颅颌面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4-7岁时曾接受腭裂修复术的腭裂患者(现年龄为18-25岁)的颅凳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湖北籍正常人群测量资料比较,结果表明: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颅底发育未受影响,而突角显著减少,上颌骨长度显著缩短,下颌角增大,下颌平面陡度增大,腭裂患者在4-7岁时接受手术治疗,至成年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颅颌面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42.
颧区、眶区位于面部中份。经面部皮肤作切口行此区的整形、骨折复位和固定以及肿瘤手术等难度小,但术后疤痕明显,破坏美观。经头皮行冠状切口作为进路,可使颧区、眶区正常与病变组织充分暴露。经临床应用,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小,功能恢复佳,并且美观,可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43.
如何恰当处理口腔颌面部鳞癌颈部引流区淋巴结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总结128例该类患者颈淋巴不同处理方法,探讨其中最佳的治疗选择。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男性72例,女性56例。发病年龄41~70岁,平均526岁,50~60岁最...  相似文献   
44.
腭裂术后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腭裂术后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其与口鼻腔瘘存在的关系。方法 对67例年龄在8-17岁的腭裂术后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有无裂穿孔、牙槽嵴裂、龄病、咬合关系异常等情况。将全部病例分为穿孔组和无穿孔组,进行组间口腔卫生状况、患龋情况及咬合关系比较。结果 组间口腔卫生状况有显著差异。无穿孔组口腔卫生状况好,便患龋率比正常人群高,龋病和咬合关系情况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腭裂术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这与腭裂畸形有关,也与患者及其家长重视不够有关,采取针对性措施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MMP-2、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两者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和VEGF在86例OSCC和2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MP-2和VEGF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和88.4%,均高于正常组织的10.0%,15.0%;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如〈0.01):MMP-2和VEGF在O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AMMA值0.476,p=0.007)。结论:MMP-2和VEGF在OSCC中呈过表达,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OSCC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D1和CDK4在39例舌癌和15例正常舌黏膜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和颈部淋巴结状态之间的关系.应用χ2检验分析舌癌中CyclinD1和CDK4与在正常舌黏膜中表达的差异,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关系.结果:CyclinD1、CDK4在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61.5%,均高于正常舌黏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D1和CDK4在舌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伴有颈部淋巴节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clinD1和CDK4在舌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正>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结构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动静脉瘘)三类,其中蔓状血管瘤的诊断较为困难,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目前较为可靠的先进诊断方法是血管造影技术.洽疗蔓状血管瘤的方法有供血管结扎术、瘤体切除术等,此类方法各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及缺点,近来超选择性血管栓塞为蔓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测定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和PR在ACC及正常腮腺中的表达,分别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ER在ACC中阳性率为38.09%。在正常腮腺中的阳性率为71.1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30)。PR在ACC中未测到表达,在正常腮腺阳性率为64.29%。ER在ACC中的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病变部位无关(P〉0.05),与组织分型及远处转移有关如〈0.05)。结论:ER及PR可能对A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R两种亚型在口腔正常黏膜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均有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与否有关(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0.
涎腺疾病手术前后尿液表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涎腺疾病手术前后尿液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 3 3例涎腺疾病患者手术前后尿液EGF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术前尿液EGF均值为 19.89μg/L ,术后为2 0 .64 μg/L ,正常对照组为 2 4.70 μg/L ,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腮腺和颌下腺手术前后尿液EGF浓度变化 ,腮腺术前 16.64 μg/L ,术后 17.16μg/L ,颌下腺术前 18.3 2 μg/L ,术后为 2 1.95 μg/L。腮腺和颌下腺手术前后EGF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侧腮腺颌下腺切除后其尿液EGF含量较术前略有代偿性增加 ,这对保护口腔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