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儿童面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面骨骨折的发生率较成人低 ,但儿童的牙齿及颌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以及儿童解剖、生理、心理因素特征 ,在诊断、治疗上具有许多特殊方面[1] 。作者收集本科 1992~ 2 0 0 2年临床治疗的 2 3例儿童面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儿童面骨骨折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问题。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7例(73 9% ) ,女 6例 (2 6 1% ) ,年龄 5~ 13岁 ;上颌骨骨折 4例 (17 4% ) ,下颌骨骨折 16例 (69 6% ) ,颧骨骨折 1例 (4 3 % ) ,鼻骨骨折 2例 (8 7% )。从高处跌落 15例 (65 2 % ) ,交通事故 6例 (2 6 1% ) ,跌倒、牲…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开胸手术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9±0.81)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32±0.78)h,淋巴结清扫数量(44.02±6.14)个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1.05±4.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45±1.7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02±2.86)d,出血量(221.52±30.29)ml少于对照组的(368.67±40.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方式对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其优势更大,而且手术过程当中的创伤明显更小,能够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预后也明显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颈部单侧手术探查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定位和术中单侧探查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行超声、CT、99mTc-MIBI核素扫描定位检查,56例甲状旁腺腺瘤单侧手术探查均获成功,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B超可作为术中定位首选方法。对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小,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35.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技术根据肿瘤糖酵解作用增强原理.利用放射性葡萄糖结构类似物^18F-FDG在胃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吸收差别显示局部和转移病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对肿瘤葡萄糖和^18FFDG取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运能力较强的亚型Glutl用较为关键。本试验旨在使用免疫  相似文献   
36.
胃恶性肿瘤Glut1表达及其与18F-FDG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技术根据肿瘤糖酵解作用增强原理,利用放射性葡萄糖结构类似物18F FDG在胃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吸收差别显示局部和转移病灶[1]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对肿瘤葡萄糖和18F FDG摄取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运能力较强的亚型Glut1作用较为关键。本试验旨在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恶性肿瘤中Glut1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胃恶性肿瘤中Glut1表达与18F FDG摄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2 0 0 1年10月至2 0 0 3年4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33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PET)技术在胃癌患者术前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PET全身显像分期和手术探查分期及病理分期对照,采用国际抗癌联盟(IUCC)公布的TNM分期标准,并进行χ2检验。结果PET对胃癌原发灶的显示率为100%,PET对淋巴结(N)分期的准确率为85.7%(18/21),术中探查对N分期准确率为75%(15/20),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ET图像显示了全部4例患者的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病灶。结论PET对胃癌原发灶及其远处转移病灶的检测准确、敏感,能对胃癌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原则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和2/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T2期[2017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八版TNM分期3 cm瘤体最大径≤5 cm]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内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术中更精确地进行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肺部恶性肿瘤手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48~81(63.1±7.6)岁。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N1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胸内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第12组(14.8%)、第13组(14.3%)、第6组(13.9%)。单因素分析中,男性、T2期、低分化程度是T2期肺癌患者N1转移危险因素(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期NSCLC患者术中应最大程度地摘取肺内区域淋巴结,尤其对于第12、第13阳性高发区域。T2b期(OR=3.038)、低分化(OR=1.945)可能是影响T2期NSCLC肺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直肠内推进瓣修补高位肛瘘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10月,我们对6例高位肛瘘患者采用直肠内推进瓣(RAF)进行修补,均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