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土鳖虫调控黏结合蛋白聚糖3(SDC3)对胆碱缺乏(CDA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碱充足(CSAA)组、CDAA组和胆碱缺乏加土鳖虫(CDAA+T)组。造模第12周开始,CDAA+T组小鼠给予0.108 g/kg土鳖虫(相当于成人用量10倍量)灌胃,CSAA、CDAA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8周末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小鼠肝功能、TC和TG,观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α1)、SDC3 mRNA表达;检测SDC3在人和小鼠原代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i-RNA沉默SDC3,检测SDC3在HSC活化中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DC3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或LSD-t检验。结果 与CSAA组相比,CDAA组肝功能(ALT、AST)、血清和肝脏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1),CDAA+T组小鼠血清ALT、AS...  相似文献   
92.
正随着技术及现代生物材料的革新进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无论选取何种术式,术前设计在一台完美的髋关节置换术中显得尤为重要,人工假体植入方式在恢复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和使用寿命中也占据不可估量的作用~([1,2])。而在某些特殊疾病,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关节周围骨形态异常的疾病中,我们通常是通过测量对侧髋关节来设计手术。之前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与常规腹腔镜手术临床疗效对比探究NOSESⅡ式在中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NOSESⅡ式在腹腔镜中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就诊的直肠癌患者141例,其中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患者5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长、并发症、预后等差异。结果共有NOSESⅡ式组47例、常规腹腔镜组47例成功配对,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腹腔镜组相比,NOSESⅡ式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4%vs.21.3%,χ2=6.085,P=0.036);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腹腔镜组(38 h vs.48 h,t=-2.639,P=0.008);术后进食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腹腔镜组(59 h vs.84 h,t=-3.330,P=0.001);在术后总住院时长上也较腹腔镜组明显缩短[12(6~18)vs.12(9~30),t=-1.460,P=0.004];术后患者疼痛评分第一日(t=-4.463,P<0.001)、第三日(t=-4.975,P<0.001)、第五日(t=-5.706,P<0.001)镇痛药物的使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t=-4.325,P<0.001);此外,在生存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术后无疾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SESⅡ式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在确保完成手术根治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前提下,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并且在降低手术后总并发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减痛等方面较常规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4.
二烯丙基三硫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ATS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DATS作用后的细胞凋亡。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DATS作用MGC803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RT-PCR验证凋亡相关基因。结果MTT结果显示,4、8、12、16、24mg.L-1DATS对MGC80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从11%增至78%,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荧光显微镜下,DATS处理后的MGC803细胞核染色质着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或片段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8、12、16、24mg.L-1DATS作用24h后,出现典型亚二倍体峰,平均凋亡率分别为11.4%、23.7%、27.4%、31.1%(P<0.05)。人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16mg.L-1的DATS作用4h后出现16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RT-PCR证实,SODD基因mRNA表达上调、Apaf-1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DAT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可能与多个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Stt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白血病细胞K.562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ur-vivinASODN及其对照序列,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RT—PCR、Western blot观察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ASODN+ADM联合作用的细胞抑制率与单独应用ADM或ASODN的细胞抑制率相比呈明显增高;经转染ASODN的K562细胞分别出现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的活性增加。结论Survivin ASODN能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增加Caspase-3的活性而增强白血病细胞K562对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RB蛋白表达状况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S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多柔比星(ADR)作用前后RB蛋白的表达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加ADR前MCF-7/S细胞的细胞核磷酸化RB蛋白为阳性,去磷酸化RB蛋白为阴性。经不同浓度ADR处理后,随着ADR浓度的增加,MCF-7/S细胞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经0.25、2.0和5.0μg/ml ADR作用24h后,MCF-7/S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1%、18.4%和25.9%。细胞周期分析表明,MCF-7/S细胞主要积聚于G。期。结论: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与MCF-7/S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98,P〈0.05),同时MCF-7/S积聚于G1期。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克隆人核糖体蛋白L6(RPL6) cDNA序列,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以探讨RPL6与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用RT—PCR技术扩增RPL6 cDNA序列,DNA重组技术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扩增RPL6 cDNA序列,经DNA测序,证实与GenBank中的人RPL6编码区序列一致,酶切证实目的基因分别按正反两个方向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结论:成功克隆人RPL6 cDNA序列,并构建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8.
主要介绍部队卫生装备巡修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部队卫生装备的巡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9.
人体内奥美拉唑立体选择性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名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奥美拉唑(omeprazole,OPZ)胶囊20mg后(-) OPZ和(+) OPZ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立体选择性规律.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测定了服药后05,1.0,1.5,2.0,3.0,4.0,6.0h不同时刻血浆中(-) 和(+) 对映异构体的浓度刻,绘了相应的浓度 时间曲线,并求出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时刻血浆中(-) OPZ的浓度始终高于(+) OPZ.OPZ对映异构体的AUC及Cmax比值(-)/(+)分别为(1.589±0.201)和(1.458±0.228),其药代动力学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P<0.05).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凋亡与去磷酸化RB蛋白的关系。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株MCF 7/S(化疗敏感细胞株 )和MCF 7/ADR(耐多柔比星细胞株 )为研究对象 ,用MTT比色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多柔比星 (ADR)作用前后RB蛋白的表达状态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R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ADR能抑制敏感细胞MCF 7/S增殖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12 8μg/ml,而对应的耐药细胞MCF 7/ADRIC50值为 10 .89μg/ml,MCF 7/S细胞较MCF 7/ADR细胞对ADR敏感 86倍。加ADR前两种细胞胞核中的磷酸化RB蛋白均为阳性 ,去磷酸化RB蛋白均为阴性。经不同浓度ADR处理后 ,随着ADR浓度的增加 ,MCF 7/S细胞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 ,而MCF 7/ADR细胞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增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结果表明ADR诱导MCF 7/S细胞凋亡作用比MCF 7/ADR强 (P <0 .0 1)。结论 :乳腺癌MCF 7/S细胞凋亡与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MCF 7/ADR细胞凋亡与去磷酸化RB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