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早期肠内营养在胆道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 nutriton,EEN)在胆道外科患者手术后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手术治疗的胆道外科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胆道外科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术后早期EN可作为胆道外科术后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2.
姚永良  余凤  王俊 《云南医药》2016,(4):424-425
由于阑尾腔阻塞、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使阑尾发生炎性改变,临床上对阑尾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且发生人群较为普遍,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上多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1]。但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特对本院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效果较为突出,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水压法是促进管状肠外瘘自行愈合的一种方法。水压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同时恢复肠内营养,避免了长期全肠外营养的各种并发症。我们采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后,在传统水压法的基础上加用了生长激素,明显缩短了疗程,治愈1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姚永良  余风 《云南医药》2014,(6):661-663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持续性剧烈钝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溃疡病胃肠道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异位妊娠子宫破裂、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等等。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一旦误诊,未及时救治,会给患者造成重大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腹症的诊断和及时救治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48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排便次数与开腹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便秘症状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施行LC术中14例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全部病例术中止血成功并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术后输血者。结论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是处理LC术中出血的关键,仔细的术前检查、合理地掌握LC手术适应证、良好的基础训练、精细的操作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是减少LC术中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100例初诊DM2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将100例DM2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16周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结果:DM2患者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显著降低(P<0.01),A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及MMP-9/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9与TIMP-1之间,MMP-9/TIMP-1与MMP-9、TIMP-1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与TIMP-1可能与DM2发生、发展有关,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DM2患者MMP-9与TIMP-1水平,纠正MMP-9/TIMP-1比值,以期达到早期诊治,防止DM2大血管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AFP异质体测定在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亲和吸附法测定46例原发性肝癌(PHC)和35例良性慢性肝病患者的小扁豆凝集素亲和型甲胎蛋白AFP-L3的百分含量,同时测定AFP的含量。结果:AFP-L3>10%为阳性判断标准。46例PHC患者中AFP-L3阳性占82.6%(38例),3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L3阳性占42.8%(15例)。100ng/ml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同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CRF)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瘦素(lepti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血液透析(HD)组30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TH、leptin和Hcy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F组治疗后血清PTH从(60.8±32.5)pmol/L降至(28.2±17.2)p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leptin从(19.7±11.8)μg/L降至(14.1±10.6)μg/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cy从(32.3±10.7)μmol/L降至(21.1±8.9)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D组治疗后血清PTH从(61.6±30.8)pmol/L降至(42.2±16.5)p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eptin从(19.3±12.1)μg/L降至(18.9±12.3)μg/L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cy从(31.5±10.5)μmol/L降至(20.4±8.5)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DF组与HD组相比较能更好地清除PTH及lep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