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31.
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对当归-川芎配伍养血补血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当归-川芎配伍养血补血效应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给予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不同浓度归芎药对后,观察其对外周血常规、脏器指数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 在整个三维响应曲面中,表现出协同作用的区域明显较大,其次是相加作用,未见明显的拮抗作用区域。当归与川芎的比例从4∶1到2∶1之间,从小剂量到大剂量,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而其他比例,则表现出小剂量为相加,大剂量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中医临床合理地应用当归与川芎提供了科学依据;所采用的方法为定量研究中药配伍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2.
UPLC-QTOF/MS分析芫花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芫花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 方法: 选取人肝细胞L02作为体外实验模型,运用MTT法测定芫花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芫花提取物及与L02细胞亲和后胞内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 芫花提取物对L0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8 h的IC50为(48.34±4.66)mg·L-1。通过UPLC-QTOF/MS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主要有:芫花酯戊、genkwanine L、芫花酯丙、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庚、芫花酯乙、芫花酯己、芫花酯甲。在芫花提取物亲和的L02细胞中鉴定出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芫花酯戊、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乙、芫花酯甲。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芫花酯甲作用L02细胞48 h的IC50为(29.57±2.01) mg·L-1,黄酮类成分芫花素(0.1~100 mg·L-1)未发现对L02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结论: 芫花提取物对人肝细胞L02具有细胞毒作用,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与细胞有明显的亲和作用,并具显著的细胞毒作用,是芫花提取物中主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探讨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芫花与甘草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揭示其"反"的可能特征与机制。以中药"十八反"中芫花/醋芫花-甘草多个不同配比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TQ/MS)联用集成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芫花/醋芫花-甘草不同配比合煎对其中化学物质的溶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芫花不论醋炙与否,与甘草合煎时,随甘草比例升高,芫花中二萜类等毒性成分溶出明显提高,尤其对芫花酯甲、芫花酯乙及芫花酯已的溶出影响最为显著。从反药合煎过程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促使毒性成分的溶出释放增加导致配伍禁忌的角度,揭示了甘草所含化学成分促使芫花中二萜类等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增加是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4.
桃红四物汤抗氧化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及各分离化学部位的抗氧化效应,对效应显著部位进行物质基础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各化学部位样品(TH-1~TH-15);采用清除DPPH和OH·的方法以及考察样品对过氧化氢(H202)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3种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桃红四物汤及各部位的抗氧化效应及特点.采用HPLC对效应显著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TH-2,TH-4,TH-7,TH-8,TH-9部位具有抗氧化效应,其中TH-8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分析结果表明TH-8部位中包含6种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相对含量分别为75.70,31.26,60.79,1.196,1.108,4.861 mg·L-1.结论:一系列芳香酸及苷类成分是桃红四物汤抗氧化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5.
少腹逐瘀汤中7种有效成分的HPLC-PDA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五灵脂、蒲黄、小茴香、干姜、肉桂、延胡索、没药)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有效成分分析的影响,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少腹逐瘀汤中7种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ikma 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柱以乙腈-0.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350,270,320 nm.结果 测定的7个成分即芍药苷、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香草酸、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香蒲新苷,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2.2%~105.8%,RSD为1.69%~3.65%.结论 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好,为少腹逐瘀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外周血常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变化.结果:3种血虚模型的以上所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给药后对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小鼠的大多数指标有显著影响,对乙酰苯肼溶血性血虚小鼠、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性血虚小鼠的个别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模型更适于归芎药对补血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与当归、川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配伍后在外周血指标、免疫器官及能量代谢酶的调节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增强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须相使组成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地反应了中药生物效应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中药及方剂复杂物质群的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借鉴,为以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模式提供示范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四物汤组方对乙酰苯肼及环磷酰胺致血L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组方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造小鼠血虚模型,分别采用全白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虚小鼠外周血象,称重法测定肝脾指数,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周期.结果:其中药味当归、白芍对模型小鼠的外周血象、肝脾指数、骨髓细胞周期均有较显著的恢复作用,熟地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也较显著;含当归的药对对模型小鼠的肝脾指数、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则较显著;含白芍的药组和含当归的药组则分别对肝指数和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有较显著影响;各给药组均能促进Go/G1期阻滞的骨髓细胞向S期转化.结论:四物汤及其组方药对化学损伤血虚模型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作用途径各有特点,可见当归和白芍对血虚症状的改善有重要的作用,是四物汤发挥理血调经功效的重要贡献药味.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与温经汤的配伍特点,为治疗妇科瘀血腹痛提供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对少腹逐瘀汤与温经汤组方药物的药性信息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数据图形化技术分别对两方组方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10味药物根据其性、味、归经属性聚类为当归、肉桂、小茴香与干姜;没药与延胡索;蒲黄与五灵脂;赤芍与川芎4组。温经汤12味药物聚类为生姜、半夏、吴茱萸与当归;人参、麦冬与甘草;芍药;阿胶、牡丹皮、桂枝与川芎4组。图形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归经上,少腹逐瘀汤主要分布在脾(胃)、肝(胆)、心(小肠)经,而温经汤主要分布在脾(胃)、肺(大肠)、肝(胆)、肾(膀胱)经,脾(胃)、肝(胆)两组经络均为两方的重要分布区域;在味的分布上,辛、甘、苦3味是两方共同的重点分布区。体现了少腹逐瘀汤以温经散寒止痛配伍活血祛瘀药,针对少腹瘀血腹痛的病机,而温经汤则寒温消补并施,升降相调,更注重从整体角度调制的用药特点。结论:多种数据挖掘分析方法联用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评价中医方剂配伍关系及其用药特点,为妇科瘀血腹痛病症的治疗及方剂现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原发性痛经被认为是与性激素紊乱伴随月经前的孕酮减少有关。下丘脑的单胺和其代谢产物可能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用微透析结合HPLC-ECD快速鉴定正常和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下丘脑中的5-HIAA。微透析样品中5-HIAA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是1.5ng/mL和5.0ng/mL。校准曲线在10-250ng/mL的浓度范围内为线性。痛经模型大鼠的5-HIAA的含量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增加,表明原发性痛经导致5-HIAA的增加。经过香附四物汤的治疗,5-HIAA的含量降低,显示香附四物汤通过降低下丘脑的5-羟色胺的代谢率从而减轻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0.
四物汤及其组成药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组成药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阐明配伍因素对于四物汤干预卵巢功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20,200 mg·L-1四物汤及其各药对的样品,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观察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四物汤对于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上升了36.73%;各药对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强弱顺序为:当归-川芎(66.86%)>当归-白芍(58.52%)>白芍-川芎(47.03%)>白芍-熟地黄(41.43%)>当归-熟地黄(23.67%);对归芎药对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水提物中当归-川芎1∶2配比,50%醇提物中1∶1配比和先水提再醇提物中1∶1.5配比药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四物汤及其5个药对均有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归芎药对在四物汤调节卵巢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配伍比例、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于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