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86例个别上前牙错位应用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丽琴  邵康奕 《口腔医学》2001,21(4):212-213
因个别上前牙唇向或舌向错位,以致前牙牙列不齐,影响美观,患者不愿接受正畸治疗时,则可考虑患牙经过完善根管治疗,根据前牙和错位程度、咬合情况而将桩核制成一定角度使核内倾或外展,以所用金属烤瓷冠修复改善前牙排列情况。达到经济实惠、便捷,及时解决患者的美观需求。材料与方法1适应证选择及治疗对象:1.1适应证的选择:(1)个别上前牙唇向错位,余牙咬正常,无深覆、深覆盖。(核与正常牙长轴交角<+30、+设计核舌倾,制作时先取研究模型,患牙轴向与同名对侧牙轴向对比)。(2)个别上前牙舌向错位,余牙咬合关系正…  相似文献   
32.
王跃岩  唐丽琴  桂湧  邹小贤 《口腔医学》2007,27(12):663-664
目的比较四种牙体预备方法,在复合树脂修复年轻恒前牙切角缺损中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将160个7~14岁的前牙切角缺损病例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A、B组在牙体唇面制备2 mm短斜面,短斜面与前牙唇面间角度分别为60°4、5°;C、D组在唇面制备阶梯后再制备短斜面,短斜面与前牙唇面间角度分别为60°4、5°。应用Z250复合树脂进行牙体充填,随访l8个月后复查。结果各实验组成功率分别为85.0%、85.0%、90.0%和87.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阶梯的制备使树脂与牙体组织之间颜色过度自然,美学效果优于无阶梯实验组,同时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固位,且易于树脂堆积。60°角45°角的黏结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60°角可增加釉质表面黏结面积,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33.
唐丽琴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27-127
据统计,在现代创伤中交通伤、坠落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1],因创伤产生的巨大身心痛苦,并增加社会资源的耗费.意外伤害致骨折患者由于事发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病情严重、抢救难度大[2],针对护理工作中患者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应激,给予相应的调整、疏导,能够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满意疗效.现针对意外伤致骨折后患者在伤后所表现出的共有的典型心理应激反应的心理评估、形成原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大剂量白消安 (Bu) 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 Bu 1 mg· kg-1 , q6h ,共 16 剂。在首剂和第 9 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Bu 浓度;用 DAS 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首剂和第 9 剂给药后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 t 1/2 ( 133.0 ± 30.6) 与 (131.4 ± 28.2)min , <> K e ( 0.005 ± 0.001 )与( 0.006 ± 0.001 ) min-1 , <> V d /<>F ( 0.56 ± 0.12 )与( 0.46 ± 0.08 ) L·kg-1 , <> CL /<>F ( 0.003 ± 0.001 )与( 0.002 ± 0.001 ) L·min-1·kg-1 , AUC0-t ( 910.3 ± 146.9 )与( 1 158.5 ± 139.0 ) μmol·min·L-1 , AUC0- ( 1 401.9 ± 243.2 )与 ( 1 689.0 ± 312.4 ) μmol·min·L-1 ; Bu 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 3.29 ± 0.39 ) μmol·L-1 。 结论 口服大剂量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多次给药后药物清除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高糖诱导下足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检测desmin、podocin、GPX4、PTGS2、ACSL4在高糖刺激0 h、6 h、12 h、24 h、36 h的变化情况以及小檗碱对高糖情况下Nrf2、HO-1、GPX4和podocin的影响;EdU观察高糖刺激不同时间足细胞的增殖情况;CCK-8法测定足细胞的活力;荧光倒置显微镜,GSH和GSSG试剂盒检测小檗碱对高糖诱导下足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esmin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Podocin和GPX4蛋白表达量在24 h明显降低,ACSL4和PTGS2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小檗碱明显改善ROS和GSH的水平,上调Nrf2、HO-1、GPX4和podocin的表达,降低PTGS2和ACSL4的水平,从而缓解高糖情况下足细胞质膜起泡、线粒体皱缩等变化。结论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会发生不同于自噬、凋亡的另一种数量减少的现象,即铁死亡。小檗碱可以缓解此现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GPX4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中如何选择静脉置管的部位,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为病员服务。方法:对486例盆腔手术病人选择输大隐静脉和桡静脉,随机分组,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结果:盆腔手术中输桡静脉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快。结论:盆腔手术中选择上肢静脉置管优于下肢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失衡及其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BBR对DN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BR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治疗组及阳性对照(依那普利1 mg· kg-1)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5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o)及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noN,Smad2/3与Smad7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BR各治疗组大鼠FBG,BUN,Scr,24 h Upro及24 hUmAlb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善;TGF-β1蛋白及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SnoN和Smad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BBR可通过Smad信号通路来维持DN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早期DN大鼠肾功能病变,延缓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8.
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很好的抗癌活性,特别是对转移性乳腺癌有较高的疗效。目前,临床常用的紫杉醇给药方案为标准的三周方案(175 mg.m^-2.3wk^-1)。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投入到对紫杉醇每周给药方案的考察中,评估每周方案的疗效及耐受性。研究表明,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不低于三周方案,毒副反应耐受良好,并且能够改善效益-风险比率,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多功能光谱仪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救治的宫颈糜烂患者418例应用多功能光谱仪治疗,术后2个月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总治愈率为97.6%,其中轻、中、重度治愈率分别为100%、97.4%、95.2%;单纯型总治愈率高于乳突型,也高于颗粒型(P均<0.01);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功能光谱仪治疗宫颈糜烂具有疗程短、疗效高,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肿瘤和白血病。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抗炎免疫药为类风湿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