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1 764例妊娠期女性的血清,同时选取121例非妊娠健康女性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 妊娠早期组TSH水平偏低(中位数为1.06mI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TSH水平逐渐升高,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FT3、FT4水平偏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FT3、FT4水平逐渐降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随妊娠期不同发生相应改变,应该采用不同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对其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2.
大蒜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血脂代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方法小鼠分6组,分别为普通饮食组(G1、G2组)、高脂高胆固醇组(G3、G4组)和高脂高胆固醇/高糖组(G5、G6组),其中偶数组同时给予大蒜素灌胃处理。分别于小鼠3、5、7、11和15周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6),并同时取小鼠肝脏及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n=6)。结果高脂高胆固醇以及高脂高胆固醇/高糖喂养组小鼠较同龄普通饮食喂养组小鼠的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大蒜素处理组除HDL-C外,其他血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TC,G2/G1,42.40&#177;2.57vs.45.40&#177;6.72;G4/G3,106.90&#177;5.37 vs.109.20&#177;2.35;G6/G5,115.45&#177;1.27 vs.121.76&#177;5.12)。大蒜素处理组小鼠肝脏和主动脉内膜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结论大蒜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TC、TG、LDL-C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而对HDL-C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脂肪沉积以及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62例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将其治疗方案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16周.以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的变化评价方案的有效性和低血糖发生率及BMI的变化评价治疗的安全性,采用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满意度. 结果 治疗16周后,FPG、2hPG及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1),HbA1c下降幅度大于1%者占63.79%;治疗期间共有16例发生非重度日间低血糖27次;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治疗前增加(P<0.01). 结论 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确立本实验室筛查的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促甲状腺素(TSH)的阳性召回切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镧系荧光免疫(DELFIA)技术对出生72h后的新生儿足跟全血血片进行TSH的检测,将124242例新生儿CH筛查的数据汇总,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8.0的ROC分析法,对初筛及确诊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法确定的CH筛查阳性召回切值为9mU/L,其灵敏度为100.O%,特异度为98.7%,筛查阳性率为2.7‰。结论筛查阴性部分即TSH小于9mU/L的确诊数据对切值确定存在影响,本实验室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的最佳召回切值为9mU/L。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空腹血糖≥7.0 mmol/L)。统计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既往病史,血生化、凝血系列化验结果,CT、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数据分析采用PASW 18.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大于65岁,有房颤、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大脑半球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同时FPG、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和血清尿素氮(BUN)五项检测指标与ADL评分结果密切相关。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ADL评分低于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又低于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活动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rs=-0.264 3,P<0.000 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出现增加了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26.
围绝经期又称为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是妇女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到绝经的阶段。从出现与卵巢功能下降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都称为围绝经期,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生殖系统衰老的最重要标志是绝经。绝经通常会伴有很多严重影响妇女生活和健康的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头晕耳鸣、失眠健忘、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超声特点,降低术前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低度恶性ESS的超声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7例病灶位于肌壁间,4例位于宫腔;最大直径长径20~130 mm,平均为50.7 mm;形态为椭圆形8例、不规则2例、类圆形1例;边界清晰7例,不清晰4例;病灶内部回声均不均匀,低回声为主8例,等回声为主3例;呈"斑片状"表现6例,筛孔状暗区3例,中间为等回声,外周为低回声2例。4例合并其他疾病的低度恶性ESS病灶回声均与合并疾病病灶回声不一致。11例病灶中边缘及内部均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RI 0.41~0.78。结论:当超声发现肿瘤边界不清晰,向肌层浸润可能;内部回声不均匀,呈"斑片状";子宫肿瘤内常合并其他性质病灶存在,而呈现多个病灶回声不一致声像;肿瘤边缘及内部探及中量血流,尤其是月经增多的育龄妇女,应警惕低度恶性ESS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HA组和模型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DHA组动物每天经灌胃给予500mg/kgDHA,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玉米油,连续2周。第15天,模型组和DHA组动物经腹腔注射给予LPS10mg/kg诱导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给予LPS后,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情况,进行死亡率比较。20h后乌拉坦麻醉各组小鼠,取肺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称量肺组织,计算肺脏/体重比值;BC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含量。结果给予LPS后的20h内,DHA组小鼠死亡率为10%,模型组死亡率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肺脏/体重比值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ALF中总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预给予DHA2周,可明显降低肺脏/体重比值,降低BALF中总蛋白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DHA能够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单中心20年来收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构成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01-2020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纳入病例4 068例,其中男2 647例,女1 421例,男女性别比为1.86∶ ...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浆EBV DNA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就诊、病理确诊的65例鼻咽癌作为治疗前组,经我院放疗科治疗后,分别于放疗结束后3、5、8个月来我科系统复查的病人作为治疗后组,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29例作为对照组,共3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组的空腹血浆EBV DNA进行检测。结果3组间血浆EB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的阳性病例全部有鼻咽癌复发,阴性病例没有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血浆EBV DNA是鼻咽癌诊断的重要分子标记,其阳性的病例有较高淋巴结侵袭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