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临床资料、医学影像学、基因组学的计算机诊疗辅助系统在鉴别胰腺囊性疾病、诊断胰腺癌等方面显现出优于传统诊疗方法的潜力。本文综述人工智能在胰腺各类疾病的诊断、预后、预测治疗反应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并为胰腺疾病精准医疗、改良目前的临床诊疗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研究方法,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2组预后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4d的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19.6%,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两组的血清胃泌素(GS)含量都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4d研究组的血清GS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能减轻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因PDAC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57)和未复发组(n=3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分析发现复发组的男性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病史的例数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M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phil count,B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肿瘤切缘、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方面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MO、BA、GGT、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P<0.05)。结论:影响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MO、BA、GGT、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对高危患者尽可能地控制血压、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4.
背景:肝细胞肝癌的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OX-2)在肝癌中高表达,并参与了肝癌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COX-2启动子区-899G/C基因多态性在中国甘肃省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性肝炎、乙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分布,旨在探讨COX-2 -899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甘肃省乙肝相关易感性肝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TaqMan 探针方法检测甘肃省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COX-2启动子区-899G/C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COX-2-899G/C分为GG、GC、CC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在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分别为:87.00%, 12.67%, 0.33%;在乙后肝硬化患者中分别为:85.33%, 14.00%, 0.67%;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分别为:77.00%, 21.67%, 1.33%;在普通人群中分别为: 8790.67%, 9.00%, 0.33%。与GG基因型相比,COX-2-899 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乙肝相关易感性性肝癌的风险增加。 结论:COX-2-899G/C的C等位基因增加我国肝癌高发地区甘肃省乙肝相关易感性肝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
ERCP治疗在胆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处理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相关治疗对胆道术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胆道术后早期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206例,经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术或乳头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中段狭窄、术后胆瘘患者行内镜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或鼻胆管引流.结果 201例ERC...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困难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索困难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治疗的困难性胆总管结石36例,所有病例均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引流减压,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36例中,34例手术成功,2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不能辨认三管,而中转开腹。无严重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3d,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结论对于困难性胆总管结石,三镜联合可弥补一镜、二镜方式的不足,它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达到最佳组合,是目前治疗该疾病创伤最小的方法,其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10年5月98例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患者,包括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20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术后66例,肝胆管结石术后12例,经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98例患者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技术均实施成功,一次成功取石成功者95例(96.9%),二次取石成功者3(3.1%)例,所有患者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均被取净。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1.0%),9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9.2%),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是治疗胆总管末段嵌顿残余结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进行预测,为包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SPSS 24.0软件,分别以2007-2015年和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分别建立最优的ARIMA模型,并进行模型比较。结果 2007-2015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最优模型为ARIMA(1,0,0)(1,1,0)12,预测相对误差为-13.97%,AR(1)= 0.367(t = 3.816,P < 0.001)、SAR(1)= -0.328(t =-3.361,P = 0.001),Ljung?Box Q = 14.119(df = 16,P = 0.590)。2007-2014年全国包虫病月报告病例数的最优模型为ARIMA(1,0,0)(1,0,1)12,预测相对误差为0.56%,AR(1)= 0.413(t = 4.244,P < 0.001),SAR(1)= 0.809(t = 9.584,P < 0.001),SMA(1)= 0.356(t = 2.278,P = 0.025),Ljung?Box Q = 18.924(df = 15,P = 0.217)。结论 时间序列不同,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能不同。数据积累越多、预测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的情况还需得到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建立和预测应用是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根据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但同时要充分考虑影响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相关工作(普查和专项调查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技术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08年8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患者6221例,其中,389例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接受了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网篮取石术(ESR)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及取石球囊扩张等治疗,与同时期行同样治疗的400例无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较.结果:389例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取净率97.43%(379/389).内镜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ERCP治疗壶腹周围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关键是正确判断胆总管末端的走向,选择合理的切口和切开长度,根据憩室旁乳头和憩室内乳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切开方式.  相似文献   
50.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B级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冲洗引流对术后胰瘘的疗效。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率均低于非冲洗组(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