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随心腔电生理的发展,经食管插入心导管进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治,如何给予正确评价,能否以心腔电生理替代食管心房调搏术,本文总结117例经食管插管诊治快速心律失常,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05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房扑动7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1985~1997年临床诊断心动过速查因的117例病人,年龄由17~79岁(平均458岁)。男46例,女71例。67例并存心血管疾病,50例心脏结构正常。12 病人分组 全部病人按心电图(包括食管导联)分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组105例,室性心动过速组5例,心房扑动7例。13 观察指标及统计…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对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或合并冠心病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52名,应用PCR技术检测ACE基因及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gⅡ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在ACE基因II,ID,DD型中分别是(102±43)ng/L,(104±44)ng/L,(106±43)ng/L;经ACEI治疗后分别下降为(76±28)ng/L,(76±28)ng/L,(78±29)ng/L.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ng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288例无合并或同时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指标作回顾性分析,评估AMI早期合并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非右束支传导阻滞AMI(NRBBB—AMI)组236例,RBBB—AMI组52例。观察AMI患者住院期间与RBBB发生的相关临床及预后指标,包括新发生的RBBB、双束支传导阻滞、短暂或持续状态、溶栓治疗患者比例、溶栓再通率、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患者比例、早期死亡率等,并作对比性分析。结果 合并完全性RBBB-的AMI患者,特别是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者,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合并RBBB患者(P〈0.05),而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RBBB的患者(P〈0.01),合并RBBB患者发生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的比例、Killip分级≥Ⅲ的患者比例、心源性休克比例及早期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合并RBBB患者(P〈0.05或P〈0.01),而射血分数(EF)、溶栓再通率低于或显著低于无RBBB患者。结论 完全性RBBB在AMI早期提示预后不良,尽早血管重建如溶栓治疗对改善AMI合并RBBB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斑块破裂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合并2型糖尿病ACS(ACS T2DM)患者,在应激期存在高凝及继发纤溶亢进,但纤溶能力处于相对受抑的状态。本研究利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的血浆水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dimer百分比值评价ACS T2DM患者在应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单用降压药物及联用抗焦虑药物+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HAMA)评分,≥14分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抗焦虑治疗组降压并联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治疗,治疗4周后测量血压未达标者,对照组加用噻嗪类利尿药(HCT),抗焦虑治疗组予心理干预,治疗8周后用HAMA量表评分,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抗焦虑治疗组与对照组第8周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0%与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压幅度方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分,抗焦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其它躯体化症状,结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7.
80岁以上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老年组及中老年组三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入院时合并症发生比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各临床特点,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特殊治疗及预后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高龄组入院合并症发生率与老年组及中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溶栓机会的比较、泵衰竭比较、多脏器衰竭比较、需PTCA/支架比较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轻,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溶栓机会小,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8.
应用实测指标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并用心电图指标及彩色超声心电图实测指标评价其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力衰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9月~200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按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6~80岁,平均64.7岁;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7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美托康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美托康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美托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美托康注射液250mL/d10~14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及LDL-C、DD、Fg、CRP的水平。结果美托康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美托康组Fg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康组LDL-C、DD和CRP治疗后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UAP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UAP患者血浆LDL-C、DD和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 GP Ⅱb/Ⅲa受体)的表达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1例AMI患者外周血CD41/CD6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MI患者血清CRP的系列变化值,取其峰值.AMI患者入院时按心功能分为AMI 1组(Killip Ⅰ、Ⅱ级,27例)和AMI 2组(KillipⅢ、Ⅳ级,24例).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41/CD61表达及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 2组的CD41/CD61表达及CRP峰值水平显著高于AMI 1组(P<0.05或P<0.01);血小板的变化在上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外周血CRP峰值与CD41/ CD61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754,P<0.01).AMI组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内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者(36例)相比, CD41/CD6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CD41/CD61激活与炎症因子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及炎症因子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