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1.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 对44例RRTI患儿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采用流式细胞仪收获和分析T细胞亚群(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4 /CD3 CD8 )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情况,并与5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1)RRTI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T细胞亚群CD3 、CD3 CD 4百分率和CD3 CD4 /CD3 CD 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3 CD8 百分率急性发作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RTI患儿急性发作期的CD3 百分率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D3 CD4 、CD3 CD8 百分率和CD3 CD4 /CD3 CD8 比值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RRTI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gM水平三组之间比较及血清IgG、IgA、IgM水平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免疫功能紊乱是小儿RRTI发病的一项重要因素,提示抗感染与免疫调节是治疗RRTI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VKD)情况及新生儿期后维生素K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74例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水平,PIVKA-Ⅱ阳性者分别在1个月、2个月时再次检测PIVKA-Ⅱ,并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 74例新生儿PIVKA-Ⅱ阳性率为44.6%(33/74),25例在维生素K干预后1个月血浆PIVKA-Ⅱ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0例转为阴性;2个月时,PIVKA-Ⅱ明显降低,又有6例转为阴性.25例均未发现出血症及其他严重疾病.结论 新生儿和小婴儿普遍存在亚临床VKD,生后一次维生素K干预不能完全预防晚发性VKD,婴儿出生3个月内应给予持续维生素K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 方法 将126 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d)静脉滴注,并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1岁内5ml bid,一岁后10ml bid).对照组:利巴韦林10一1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5日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肠炎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糖不耐受是糖源性腹泻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在婴幼儿腹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轮状病毒(RV)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近年已得到重视,为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及早期作出诊治,作将本院收住的80例RV肠炎并发SLI作一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16.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如合并细菌感染,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其它对症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疱疹性口腔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病毒性口腔黏膜感染,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传染性较强,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溃疡、流涎,因局部疼痛拒食、烦躁不安,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斌  万玲燕  吴月超  黄爱萍 《医药导报》2009,28(12):1579-1580
[摘要]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0例,分为3组,急性期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67例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 qd,持续3个月;B组75例用带面罩贮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bid,每次1揿,连续3个月;C组78例不做任何干预。预防治疗期间每1~2周门诊随访1次,观察喘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指导;疗程结束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 a,观察喘息复发情况。结果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控制哮喘的发生,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防止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5岁及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10例,年龄均在5岁及以下,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通过无菌吸痰管吸出鼻咽分泌物2份,1份采用直接荧光法进行常见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共7种病毒;另1份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并同时采血进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210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占36.7%(77/210),肺炎支原体次之,占16.7%(35/210).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吴月超 《海峡药学》2009,21(8):116-116
目的探讨吉诺通辅助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8例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吉诺通胶囊。对照组未加用吉诺通。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6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吉诺通佐治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